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藏南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康马岩体西南侧,奥陶系及其底砾岩覆盖于前奥陶系拉轨岗日群(POL)之上,后者被515~485Ma拉轨岗日构造穹隆带花岗岩侵入,沿不整合面又被泛非运动最晚期的基性脉岩侵入。奥陶系与前奥陶系的接触关系为伸展不整合,与喜马拉雅甚至冈底斯带有关剖面完全可以对比。这一不整合面即是冈瓦纳大陆北缘统一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的分界;冈瓦纳大陆统一变质基底的形成始于震旦纪末的“泛非运动”,其终止时间在喜屿拉雅及以北地区可以延续至寒武纪—奥陶纪之交。表现为区域上不断的伸展—拉张—裂解的构造环境。由此可以认为伸展构造亦是控制统一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江苏东海大陆钻址区层析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出露榴辉岩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选择东海县榴辉岩大片覆盖区作为址区,对揭示碰撞造山和后期变形及折返等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但该地区缺少深部地质资料和数据,层析成像作为深部速度扰动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作为这个地区的深部探测的先导工作。以钻址为中心布置了N340W和N70E的十字测线。层析反演结果第3层与重力异常变化一致,和Moho面变化有关,高速体和高重力都在中心出现,而郯庐断裂和嘉山-响水断裂均为高低速体变化的界线。NS剖面垂直于构造走向可分为三个部分,可能分别代表扬子板块、苏鲁地体和华北板块及它们之间界线的特征。南部断裂产状较陡,在其北侧隐约有不连续倾斜的高速体,北部断裂的产状比较一致的北倾,受郯庐断裂控制明显。200km深度以上的高速体与低速体发生突变的地带,分别处于30km、80km、130km的深度上,相当于Moho面、岩石圈、软流圈的大致深度。这种格局反映了苏鲁地区在断裂控制下岩石圈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
西南低涡东移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6年6月13-14日华南大暴雨发生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并从中尺度能量方面探讨了西南低涡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及850hPa孟湾地区的水汽通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500hPa较强的负螺旋度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加强;暴雨发生前,华南上空维持一支反气旋性的西南急流,当西南涡东南移时,造成本地重力惯性波能量增加,从而对华南暴雨有正贡献,即对暴雨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4.
藏南帕里地区发育有2级湖积阶地,前人对其Ⅱ级湖积阶地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湖积Ⅱ级阶地形成于89~58 kaBP,Ⅰ级阶地形成于约4kaBP.根据湖相地层的分布、沉积物特征和测年结果,将帕里地区湖泊发育划分为帕里湖期(89~58kaBP)、外流湖期(23~10kaBP)和多庆错湖期(10~2.5kaBP)3个演化阶段.Ⅱ级湖积阶地对应于帕里湖期发育阶段;外流湖期发育于末次冰期晚冰阶,以冰碛为主要特征,此时喜马拉雅山主脊带分水岭北移至现今荡拉山的位置;多庆错湖期形成了大型冲积扇(5.7~5.15kaBP)和湖积Ⅰ级阶地,湖面面积大幅度萎缩.2.5kaBP后藏南局部地区开始沙化,帕里地区湖体减少,呈现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95.
王俊  陈文选  刘文 《气象》1998,24(6):22-25
计算了山东省不同天气系统、不同时间云中和晴空中的湍流扩散系数,主要结果为:云中3~4km高度层间的扩散系数主要在20~70m2s-1间,晴空小于30m2s-1;云中扩散系数的平均值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冬、夏半年各高度层上的K值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96.
GMS多通道资料综合判别可降水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文  边道相  张苏平 《气象》1998,24(2):24-26
利用1995年7~10月影响山东的12次降水天气过程370个时次的GMS-5卫星云图,以及对应时次全省95个雨量观测站自记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静止气象卫星各通道资料与降水概率的关系。探讨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综合识别可降水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藏南康马地区奥陶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康马地区位于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带南缘中部。康马“岩浆穹窿”(“变质核杂岩”)及其周围地层中的“拆离构造” ,是“藏南拆离系”(ChenZ ,etal,1990 ;B .C .Burchfiel,etal,1992 )研究的发源地之一。康马地区的冈瓦纳相二叠系 ,是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带中唯一的代表性剖面。康马地区由此成为中外地质学者科考和研究的热点。但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并未查明该区二叠系以下的变质构造地层的层序和时代 ,致使拉轨岗日构造带前石炭纪的地质演化史 ,几乎成为空白。康马地区二叠系以下的变质地层 ,最早由梁定益等(1983)笼统称…  相似文献   
98.
20 0 1年 ,经过 5个多月的野外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承担的西藏地区 1∶2 5万江孜县幅、亚东县 (中国部分 )幅区调项目 ,在完成填图面积、实测剖面等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 ,又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1)分布在亚东及帕里一带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可划分为两部分 :上部主要为变质表壳岩组合 ,相当于聂拉木地区的“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 ;下部以各类混合岩、片麻岩为主 (作者称之为“亚东岩群”) ,其中含有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变质变形侵入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亚东地区首次发现了高压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99.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  阎相宾  李国蓉 《新疆地质》2002,20(3):201-204
通过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根据下奥陶统灰岩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基质作为储层的下限对照裂隙、洞穴和溶蚀孔洞不发育的灰岩基质,发现尽管有微孔隙的发育,但其孔隙度、渗透率、最大孔喉半径、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等参数值远低于储层下限值,基本不具备储集和生产油的意义。而下奥陶统灰岩段储集和生产油气的有效储渗空间按成因、形态及大小可划分为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类,构成5种性质有别的储层,即洞穴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构造裂隙型储层、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从而使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划分标准。研究和搞清这些有效储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对塔河田区奥陶系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0.
周志广  李广杰 《世界地质》2007,26(1):102-107,123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分段拟合以提取时间序列的趋势项,从而将非稳定时间序列稳定化,对去除趋势项的稳定时间序列即残差进行常规AR(p)时序分析。结合滚动预测方法,建立边坡失稳预测的叠合模型,以长江三峡某边坡为例,对该模型进行的检验表明:新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实时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