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在时空上紧密拌生,为一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玄武岩和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2.0±3.2 Ma和340.3±3.4 Ma。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博格达古生物化石指示的早石炭世时代一致。七角井组玄武岩:ε_(Nd)(t)为+6.4~+6.7,(~(87)Sr/~(86)Sr)_i为0.703261~0.703328,(~(206)pb/~(204)Pb)_i为17.703~17.989、(~(207)pb/~(204)Pb)_i为15.407~15.498、(~(208)Pb/~(204)Pb)_i为37.147~37.825;七角井组流纹岩:ε_(Nd)(t)为+6.4~+6.6,(~(87)Sr/~(86)Sr)_i为0.703368~0.703469,(~(206)Pb/~(204)Pb)_i为17.827~18.114、(~(207)Pb/~(204)Pb)_i为15.460~15.517、(~(208)Pb/~(204)Pb)_i为37.077~37.973,由此可见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在Nd-Sr-Pb同位素特征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根据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认为其玄武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而伴生的流纹岩则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一般都认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只产生成分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产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不少见,但是在裂谷环境下双峰式火山岩中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这种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至今还未发现。因此,博格达双峰式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中比较特殊的并是十分少见的或可能是一种新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2.
东天山晚石炭世大石头群流纹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5,他引:26  
新疆大石头-色皮口地区位于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北部。该区大石头群流纹岩 Rb-Sr 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06.7±2.3Ma,是博格达裂谷闭合后区域隆升阶段的产物。这些流纹岩的ε_(Nd)(t)为 5.30~ 6.40,(~(87)Sr/~(86)Sr)_i 为0.703289~0.703496,(~(206)Pb/~(204)Pb)_i 为18.037~18.425、(~(207)Pb/~(204)Pb)_i 为15.524~15.567、(~(208)Pb/~(204)Pb)_i 为37.198~37.810,因此其 Nd-Sr-Pb 同位素特征与博格达陆内裂谷伸展和沉降阶段形成的早石炭世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相近。七角井组与大量玄武岩伴生的少量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而大石头群中的大量流纹岩群仅与少量玄武岩伴生故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可排除大的可能性。该区流纹岩很可能是碰撞后的底侵玄武岩在地幔热量影响下发生重熔的产物。大石头群流纹岩正δ_(Nd)(t)值、负ε_(Sr)(t)值(低 Sr 初始值)和低 Pb 同位素比值表明博格达裂谷碰撞后的底侵幔源岩浆重熔的基性产物与碰撞前的七角井组玄武岩一样也来自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23.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370℃,盐度w ( NaCl )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 O、 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 O、 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前人对东天山海西期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到底是海西期的延续,还是受控于另一构造域,至今仍不清楚.因此,印支期岩浆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的综合研究,对阐明本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产于中天山东段的尾亚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印支早-中期.该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  相似文献   
25.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370℃,盐度w(NaCl)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O、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O、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新疆尉犁县且干布拉克超基性杂岩体位于塔里木北缘隆起带库鲁克塔格前寒武纪地块中西段,兴地塔格断裂带附近。该蛭石矿床是继南非Palabora、美国Libby和俄罗斯Kovdorsk蛭石矿之后的第4个超大型蛭石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结果,结合该区已有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矿床学资料,并通过与国外同类型矿床进行详细对比,从含矿杂岩体的岩石组合、矿体发育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等不同层面探讨了该杂岩体的演化过程和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相关成岩成矿模型。结果表明,且干布拉克杂岩体是裂谷背景下,富集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经岩浆分异和不混熔作用并以橄榄岩-黑云母透辉岩-碳酸岩等岩相依次侵入的产物,蛭石矿床中的金云母是岩浆晚期高温富碱质热液交代超基性岩的产物,云母类矿物在剥蚀到近地表后,在大气降水作用下发生表生风化最终形成蛭石矿床。矿床的形成过程复杂,经历了从地幔交代、超大陆裂解、岩浆分异、热液蚀变到表生风化作用等五大地质过程。这一模式的建立将为进一步寻找和深入研究该类矿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7.
矽卡岩成因模式研究进展:兼论新疆雅满苏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卡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研究历史超过一百年。然而,矽卡岩的定义却相对模糊。直到近年来,具有特征性矽 卡岩矿物组合被认为是确认矽卡岩的关键。对于矽卡岩的成因亦长期缺乏统一认识。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交代成因拓展 到基性- 超基性岩与碳酸盐岩接触成因,再到其岩浆成因,反映出矽卡岩所包含的地质过程和意义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对 矽卡岩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和岩浆混染实验等为矽卡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铁矿床是与矽卡岩相关度最大的一类 矿床,单个矿床储量可达5000 Mt(平均品位约45%)。与矽卡岩有关的铁矿床通常与基性- 超基性岩有关,流体盐度高, 且碱交代发育,相对IOCG 具很低的金含量。本文结合作者实际研究资料,阐明新疆哈密地区雅满苏矽卡岩型铁矿的矽卡岩 化过程。  相似文献   
28.
摘要:文中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大量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为依据,在全面分析前人对东天山造山带板块缝合线的认识基础上,重新厘定研究区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缝合带的位置。经研究确定:东天山造山带康古尔塔格和阿齐克库都克两条断裂之间所夹持的区域,为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陆 陆碰撞的缝合带,即康古尔塔格-阿齐克库都克碰撞缝合带。该碰撞缝合带既有板块边界划分意义,又有实体物质组成和特定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历史的独立构造单元,也是东天山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故该带对东天山造山带Cu、Ni、Au、Ag等多金属矿产的形成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包括维拉斯托、黄岗、安乐、大井、毛登和边家大院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北大山岩体是该锡多金属成矿带规模最大,出露最完全的花岗质侵入体,其北部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南部为黑云母花岗岩,且南部岩相中常见电气石和绿柱石,被认为是区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然而,目前对该岩体岩石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的认识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对北大山岩体开展岩相学观察和锆石U-Pb定年的基础上,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合MELTS热力学模拟计算,试图阐明该岩体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并讨论其成矿潜力。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北大山岩体北部的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143.4±1.3Ma,南部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42.6±1.3Ma,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年龄峰值相一致。北大山岩体中含自形富水矿物角闪石及黑云母、富碱(K2O+Na2O=8.58%~9.34%)、ACNK/CNK值介于0.97~1.02,P2O5含量低(<0.14%)且与SiO<...  相似文献   
3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