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大金沟金矿主矿体中含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相观察和显微测温工作。结果表明:大金沟金矿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偶见纯液相或气相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可分为低温高盐度(75℃~121℃,16.71 wt%NaCl~19.68 wt%NaCl)、低温低盐度(100℃~172℃,0.7 wt%NaCl~5.71 wt%NaCl)、中低温中低盐度(75℃~253℃,6.16 wt%NaCl~12.51 wt%NaCl)和高温中低盐度(331℃~420℃,4.96 wt%NaCl~12.51 wt%NaCl)等4类。大金沟金矿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75℃~253℃)和盐度(0.7 wt%NaCl~19.68 wt%NaCl)变化较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明显,属典型的中低盐度流体体系,与造山过程相关的变质流体类似,表明该矿床可能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2.
重点研究丹巴地区的格宗和东谷花岗岩体,从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方面论证了这两个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和成因以及喜山期构造热事件作用的影响.它们是晋宁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其源区物质为中元古代中、晚期形成的低成熟度的火山沉积岩系,后者实际上也代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古老基底.包括丹巴地区在内的整个扬子板块西缘的晚元古代造山带应是古扬子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3.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东天山咸水泉片麻状花岗岩特征、年龄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野外地质关系及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成水泉片麻状花岗岩是典型的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原岩(即围岩)为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本次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获得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369.9±5.6Ma(MSWD=36),片麻状花岗岩锆石核部年龄为367.9±5.4Ma(MSWD=2.2),此年龄与其原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片麻状花岗岩原地改造成因提供了年代学证据。此外,还获得其锆石热液增生边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254±10Ma(MSWD=1.4),该年龄代表了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片糜状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上继承了许多原岩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的显著影响。将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改造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流体-熔体具有富硅富钾和正ε_(Nd)(t)值的特征,表明这种流体-熔体可能主要地来自幔源岩浆内侵体,以及在内侵岩浆热量作用下的初生地壳岩石的变质和熔融。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及其派生的片麻状花岗岩ε_(Nd)(t)值分别为 3.87及 3.05~ 6.09,表明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源自于年轻的陆壳,而片麻状花岗岩除继承了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的高ε_(Nd)(t)值这一特征外,还可能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中幔源组分的影响。咸水泉岩体的实例研究表明,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不但可以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伸展转折阶段,还可以形成于碰撞后进一步伸展的时期,而经过强烈韧性剪切的岩石是转变为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原岩。东天山咸水泉、平顶山和天湖东等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均与内侵有关,因而片麻状花岗岩可被看作是内侵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105.
苏北踢球山榴辉岩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m Nd同位素定年方法 ,测得江苏北部新沂地区踢球山三个榴辉岩岩体时代为 :2 2 1.6± 8.4Ma ,2 13.6± 9.2Ma和 2 16 .6± 8.1Ma;εNd(t)分别为 - 2 .9,- 2 .9和 - 3.0。采用Rb Sr定年方法得到其中一个榴辉岩的年龄为 2 0 1± 2 1Ma ;87Sr/ 86Sr =0 .70 5 35± 37。Sm Md年龄被看作为踢球山超高压变质之后板块折返过程中的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阶段年龄。Rb Sr年龄反映了踢球山榴辉岩体的板块折返过程中的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开始年龄。为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潜火山岩及其成藏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成网状型缝;由于岩浆上拱力,在岩体顶部冷凝壳内形成垂直向裂缝;岩体的冷凝收缩还形成了大量张性微裂缝。油气通过连通烃源岩与岩体的构造裂缝由下方烃源岩进入岩体上部裂隙系统,形成了工业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7.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为一套偏碱性的双峰式岩系,其基性端元为碱性玄武岩,中偏碱性端元为粗面质熔岩和侵入岩。碱性玄武岩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Hf、V等)和轻稀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Rb和K,具有与板内碱性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类似的特征。粗面质岩石显示与基性端元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不相容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碱性玄武岩,但具强烈的Sr和Eu亏损。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玄武质岩石是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源区可能有金云母和石榴石残留。玄武质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后进一步发生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磁铁矿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粗面质岩浆,地壳物质混染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8.
Nine pieces of gabbroic xenoliths from Hannuoba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Nd,Sr and Pb isotop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b-broic xenoliths are of more mafic basaltic composition .Their abundances show narrow variations in major elements.The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re highly variable in contrast with those of host basalts and lherzolite xenoliths.The gabbroic xenoliths are rich in Nd(0.51159-0.51249),Sr(0.70491-0.70768) and low in radiogenic Pb(16.283-17.046, 15.191-15.381 and 36.999-37.476),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basalts and lherzolites in isotopic space.The calculated Nd and Pb model ages are about 3.0-3.5 Ga.The rocks have relatively low equilibrium T(-850℃) and P(0.8-0.9 Gpa).They could be inter-preted to be the product of upper mantle melting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Their chemical and isotopic variations can be ascribed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melting,segregation and long-term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09.
110.
安徽伏川蛇绿岩套的Nd-Sr-O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歙县伏川的蛇绿岩套形成于中-晚元古宙,其Nd、Sr和O同位素组成是:εNd(T)=+0.7-+3.8,εSr(T)=+30.7-+53.9,δ18O=3.2-11.0‰。据地质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该岩套位于杨子板块南缘、江南古岛弧的弧后小洋盆地轴部。εNd(T)值的变化是由于蛇绿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下伏不成熟硅铝质基底地壳的混染引起的;εSr(T)和δ18O的变化,是在蛇绿岩形成时或形成后不久遭受海水热液蚀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