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二郎山地区横跨康滇地轴、龙门山造山带2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地处3个不同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地质背景复杂,褶皱、断裂比较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技术及遥感测量技术等地质填图手段,将研究区按沉积建造、变形型式、地质演化等方面将其划分为东部沉积盖层变形岩块和西部基底变形岩块2个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单元。阐明该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研究区及周边的形成与演化,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区域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2.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构造解析方法,对叶巴滩坝区发育程度不同的七组节理划分为NW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和属SN向构造期的两组共轭节理。该区节理为“金沙江洋盆”在经历消减封闭的印支期、中新生代的燕山碰撞期和喜马拉雅陆内裂谷阶段后发育形成的。原生层节理与陡倾构造节理同时发育并相互交织,造成岩体显著破碎,影响着该区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峨眉火成岩省成矿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峨眉火成岩省也是一个大的成矿省,对该区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形成著名的Fe-Ti-V(PGE)等亲地幔元素的岩浆-热液矿床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地壳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遍布扬子地台西南缘及邻区的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一热液改造型矿床。不同岩相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由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对不同岩区玄武岩的形成演化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影响.成矿总体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5.
西南某巨型水电站坝区推覆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家河坝断层发育于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区,距坝址最近仅3km,且沿江两岸出露,主断面不同部分和次级断层结构样式和变形特征复杂。所以对断层的认识一直是大坝稳定性评价的重点也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填图、开挖平硐和室内构造解析获得了大量新资料,认为该断层是一个发育在地台内部的小型推覆构造。首次厘定了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和影响范围,分析了断层的动力学机制。这对大坝的施工和蓄水后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6.
大比例尺填图和构造解析表明,马家河坝断层是发育于地台内部的一个小型逆冲断层,可分为5个带:前缘逆冲叠瓦带、中部剪切滑动带、东缘斜向逆冲走滑带、西缘斜向正断走滑带及后缘构造变形带。喜山期持续的区域应力作用使那里沟背斜SE翼沿软弱面断裂,经递进扩展变形,最终形成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37.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 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8.
根据褶皱构造的分类、分期原则,首次将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地区褶皱划分为 3期:第 1期为印支造山期主褶皱;第 2期为印支期后层内流变褶皱,第 3期为燕山期-喜山期叠加褶皱。这 3期褶皱在类型、规模和特征上各具特色,晚期褶皱对早期褶皱还存在叠加关系,从而对本区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地层岩石的展布、形态和厚度变化等方面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主褶皱在宏观上控制了坝区地层岩石的总体分布,第二期和第三期褶皱造成坝区岩层厚度、形态、岩性组合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9.
强烈变形变质地区,构造置换往往导致层理或褶皱变形面消失,从而造成大褶皱形态确定的困难性,采用微片石法、无根褶皱法,构造透镜体法,脉体褶皱法等新方法恢复大褶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新疆北山高尖地区石炭系石板山组由于强烈变形变质,区域褶皱不显,为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褶皱,曾认为是单斜地层,在区调填图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相互印证,成功恢复了该区一系列近东西向,长达数十千米的紧闭等斜褶皱。  相似文献   
40.
新疆若羌县赤石山变质核杂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山裂谷带西缘若羌县赤石山地区存在大型变质核杂岩构造,其下拆离盘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杂岩,上拆离盘为中元古界白湖群变质岩系,滑脱拆离带为已变形的大型韧性正断层,核杂岩南,北侧发育上叠盆地,北侧形成“年轻”正断层及同构造期岩浆岩,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晚古生代北山陆内裂谷区域伸展有直接联系,该区变质核杂岩的首次厘定,对深化北山裂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