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b值物理机制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古登堡的地震大小与频次之间的关系式(后面简称为古登堡公式)是地震活动性研究中最有普适意义的规律之一。对古登堡公式的物理解释有两种学说被广泛接受:茂木的介质不均匀性决定理论及肖尔茨的应力水平决定理论。他们各自从概率推演式加上各自的逻辑推理建立了古登堡公式。然而实际的古登堡公式应当是既反映介质特征又反映应力水平的关系式。因此茂木和肖尔茨所建立的古登堡公式尽管形式上一致,其实质却是片面的。这就是为什么仍然有必要研究b值物理机制的一个出发点。本文从实际大地介质出发,井结合断裂理论推演出了古登堡公式。所得的b值表达式与岩石微破裂实验的结果相符合,从而在理论上统一了茂木及肖尔茨的学说。  相似文献   
32.
四川地磁异常与1998年宁蒗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相继在川滇交界的盐源、宁蒗间发生了5.3、5.2、6.2、5.0级共4次中强地震。地震前四川省境内的部分地磁台的磁偏角、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低点位移都出现了异常。本文还原震磁异常的出现、预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33.
本文应用“地磁观测数据处理和方法研究程序”,分析了1989年-1993年发生在四川省内Ms≥4.7地震的震磁效应,结果证明该程序包实用性强,可用于该地区的日常监视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4.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但数字观测资料经过平均处理后产生的日均值与模拟观测日值大致相同。据现有资料,数字化地磁总强度的映震能力优于模拟地磁总强度。  相似文献   
35.
利用共轭梯度算法的电阻率三维有限元正演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对称超松弛预条件共轭梯度(SSOR PCG)迭代算法求解电阻率三维有限元计算形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并有机结合系数矩阵的稀疏存储模式,使得三维有限元正演计算的速度大大提高而内存需求则大大减少. 该算法可方便地应用于求三维异常电位,在保持快速计算的基础上,正演计算的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6.
地球主磁场的能量密度谱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BJ地磁场模型和第8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计算并分折了1690~2000年期间地球表面主磁场和分量的能量密度谱及其长期变化。结果表明1690~2000年期间主磁场的能量密度谱一直在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偶板子磁场的衰减产生的,而非偶板子磁场的能量密度谱在1690~1780年期间减小,1780~1890年增大,1890年以后快速增大。在地磁场总能谱的变化中,Z分量的贡献起主要作用。能量密度随谐波阶数的变化在半对数坐标中近似线性,非偶板子场的等效磁源深度位于核幔边界附近,n=1,2谐波项的等效磁源位于地球内核边缘,其位置随时间变化。1780和1890年前后是地磁场变化的转折时期。能量密度谱的长期变化存在大约60a的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37.
电阻率三维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系统分析了当前几种主要的电阻率三维反演方法,重点讨论高密度电阻率方法,论述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状况,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1690年以来全球非偶极子磁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J Bloxham和A Jackson地磁场模型,计算和分析了1690-199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异常的变化特片。结构表明,169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变化磁异常有7个,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磁异常有3个,它们是1830年以后出现的北太平洋负磁异常、1850年以后出现的东南太平洋负磁异常和1690-1900年期间在南太平洋地区出现的负磁异常。各个磁异常的强度和中心位置随时间变化,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与根据IGRF模型计算的20世纪的磁异常变化比较,除非洲负磁异常外,两种模型得出的其它磁异常在同一时段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9.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 (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0.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