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震后同震位移参数等基础资料的获取。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然后以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为例,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在正断层型地震的同震位移等参数获取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实际垂直位移与视垂直位移的比值(Vo/H)与地形坡度角(α)以及断层倾角(β)的关系。通过5个典型断错地貌的三维激光扫描,获得了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的垂直和水平同震滑移量,垂向和左旋位移均为1—3.5m左右,揭示出于田MS7.3级地震为一次正断与左旋运动分量大致相当的地震。由于断层走向的变化,在地表破裂南段表现为左旋位移大于垂直位移。5处测量点的地表变形带宽度介于10—25m之间。  相似文献   
32.
1812年尼勒克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宏观震中是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不同的定义造成位置的差异,大地震的差异比较大,断裂产状也是导致震中位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据历史记载确定的1812年地震的宏观震中,侧重人居环境,震中位置偏西,初步考察受条件限制也存在一定误差。近年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尼勒克谷地东部新发现了该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包括了40 km的形变带,19km的地震断层。根据修正的等震线图,极震区的几何中心在北纬43°45,′东经83°34′。  相似文献   
33.
博罗可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博-阿断裂)是中天山与北天山的板块会聚边界,它NW向斜切天山山脉,是一条继承性的右旋走滑活动断层。研究其活动性质、限定其滑动速率有助于理解天山地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模式、应变速率分配情况及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文中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及野外考察,基于地貌面高程、水系密度和切割深度等,将精河东南的冲洪积扇分为4期,由老到新分别命名为Fan1、Fan2、Fan3和Fan4。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断裂附近的高精度影像,并对冲洪积扇上发育的冲沟、阶地陡坎等进行构造地貌解译,发现Fan1、Fan2和Fan3 3期冲洪积扇上发育右旋位错冲沟及断层陡坎。其中,Fan2b、Fan3a和Fan3b上的冲沟最小右旋位错约6m,最大位错分别为(414±10) m、(91±5) m和(39±1) m; Fan2b与Fan3a分界的地貌陡坎被右旋位错(212±11) m。结合前人在天山北麓得到的阶地或冲洪积扇的堆积年龄,并与古里雅冰芯气候曲线进行对比,推测Fan2b、Fan3a和Fan3b 3期冲洪积扇的下切年龄分别为56~64ka、35~41ka和10~14ka。博-阿断裂自冲洪积扇Fan2b、Fan3a和Fan3b形成以来的滑动速率分别为3. 3~3. 7mm/a、2. 2~2. 6mm/a和2. 7~3. 9mm/a,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拟合得到晚更新世以来其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3. 1±0. 3) mm/a。  相似文献   
34.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发生MS 5.5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属于全新世发震构造,且为浅源型张性中强地震。此地区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构造活动剧烈。极震区位于地震断裂上方,灾害破坏较集中,地震对震中附近的库孜滚村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与同级别地震相比,灾情较重。灾区位于帕米尔高原,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落后,自建房屋质量差,抗震能力低,这也是本次地震震级不大、震害较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基于2022年《海洋测绘》论文刊载情况,着眼海洋测绘学科发展,重点对海洋大地测量与导航、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道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海图制图、海洋测量仪器等研究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归纳,简要介绍了作者针对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过程,旨在为海洋测绘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为海洋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6.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 m东坡形成了近31 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主要显示正断层滑动性质,其总体走向近南北,但局部追索北北西和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发育,走向变化很大。受地形及滑塌作用影响,断裂陡坎高度最大可达20 m,垂直位移为2 m左右,最大水平拉张量也接近1.8 m,此外局部还存在近1 m的左旋位移。沿断裂发育一个近10 hm2的滑坡体,以及大量中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多为冰碛物、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等松散堆积。虽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也未见大规模基岩崩塌、滑坡。通过平地上巨石的翻滚推测,断层附近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可达1 g。同时根据不同坡度的边坡崩塌和滚石发育程度估算出距离断层不同距离地区的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裂缝分布范围较宽,距断层1 km的地区仍可见到长度超过100 m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是地震震动、谷地边坡变形及旁支断层地震触发滑动的综合产物。极震区最大烈度估计可达Ⅹ度,综合各方面资料文章提供了该次地震Ⅸ度、Ⅷ度、和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呈NNESSW向,与余震方向大致一致。近断层破坏作用包括强地面运动、断层破裂带、地裂缝、滑坡、崩塌、滚石等。它们受到震级、断裂活动性质及场地条件等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7.
本文就海洋计量检定、校准的定义、区别及在海洋技术监督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2008年3月21日于田7.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与策勒县交界处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南边,靠近西昆仑山区边缘的阿尔金地震带.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是有三个分支、向西撒开的构造,北面一支分布在硝尔库勒盆地,中间一支就分布在阿什库勒盆地,是这次地震主要的发震断裂构造;南面一支一直延伸到郭扎错盆地,限制了余震的分布范围.地震破裂是以拉张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倾滑破裂,是阿尔金深断裂左旋扭错的结果,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相一致.阿尔金断裂的强烈地震活动,往往伴随有青藏高原周边主要断裂带的大震活动.这次7.4级地震之后的一个多月就发生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及帕米尔高原周缘地区是否会引起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加强,也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阜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准确评价该断裂的大震危险性, 在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对变形的微地貌进行了测量, 开挖了2个大型古地震探槽, 并采集了系列释光年龄样品, 对阜康断裂甘河子段进行了细致研究.甘河子断裂段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全长约33 km, 构成博格达北麓与山前冲洪积扇的界线.该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较强, 运动方式以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为主, 形成了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晚第四纪晚期以来, 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在0.34~0.43 mm/a.全新世中期以来, 断裂有过2次古地震事件, 断裂大震(特征地震)的复发周期为2 100~3 750 a, 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为1.5 m左右, 对应的古地震震级在7.2~7.4之间, 该次古地震事件离逝时间已达4.11 ka, 目前该断裂已经累积了较高能量.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新疆精河5.0级地震现场调查,分析了灾区局部场地效应及房屋震害特征,对震害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震害调查显示,灾区房屋主要以老旧的土坯房为主,地震作用使本身老旧的房屋裂缝加宽,破坏加重。同时,受局部场地差异影响,灾区房屋震害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的特点。另外,根据地震现场考察,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库松木楔克山前断层,该断裂是发育在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体前缘的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沿断裂断错晚更新世以来的各级地貌面和沟谷阶地,并在地表形成断层陡坎和古地震地表变形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