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深水沉积盆地,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因素,有些区域内勘探程度低或无钻井,在此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寻找有利区带,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最迫切的问题。为此,运用无井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对西非某深水盆地进行了研究。地震分频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属性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经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解释分辨率高于常规地震主频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有利于确定含油气储集层边界、估算地层厚度。在无井地区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结果进行相互印证,预测了西非某深水盆地有利相带和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22.
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干技术是一种度量地震数据相似性的技术,被称为近几十年来三维地震解释方面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本文回顾了相干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相干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常用的三代相干算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相干技术不懈地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方面的应用.相干技术具有压制连续性、突出不连续性的特点,将异常体的共性浓缩,把原数据体中多线、多道、多点的信息浓缩到一个点上来反映该点地质特征,因此相干体比常规数据体更加清楚直观,将各种地质现象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可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即在构造特征研究、沉积环境分析、储层预测、特殊地质体识别、地震资料处理、油藏研究和层位标定共7方面.  相似文献   
23.
深水沉积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南海北部陆坡区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处理、沿层切片及波形分类等地震技术,识别和刻画南海北部陆坡区更新世深水沉积水道的展布、演化特征及有利砂体分布位置,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深水沉积水道的地震识别和描述方法.该水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具蛇曲形态,水道主体以泥岩充填为主,水道侧向加积及堤坝部位是有利的储集部位.  相似文献   
24.
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区自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以后的沉积盖层发育演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拗拉槽—克拉通边缘(Pt_2—Pt_3);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T_1);裂谷盆地(T_2—K);拉张断陷盆地(E);坳陷盆地(N—Q)。中、上元古界—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该区海相油气勘探提供了多套勘探层系和广阔空间,并以二次生烃(再生烃)为特征,构成再生烃油气系统。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一般古生界保存完好,二次生烃强度大,且为晚期成藏。划分出了13个古生界二次生烃的有利区块,它们一般位于中一新生代沉积凹陷区,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地层,二次生烃强度在5×10~8~70×10~8 m~3/km~2范围。作为多种沉积盆地类型并存的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运动、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阶段生烃的特征,使同一区域内有多种油气系统的叠合,构成复合油气系统。区内存在古生古储再生烃油气系统、古生新储再生烃油气系统、新生古储油气系统等几种基本类型的油气系统。对华北地区海相油气的勘探应重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破坏作用及后期沉降导致的二次生烃作用,尤其是在中—古生界地腹保存较完整、且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再次埋藏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地区应该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5.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简论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计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108bbl。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水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预测至2015年世界海洋石油的25%将来自深水区。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沿海是当前世界三大深水勘探热点地区,这里集中了世界84%的深水钻探活动,其储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储量的88%。近几年全球不断取得深水油气重大发现,对全球新增探明储量和提高产量起到了主要作用。深水油气勘探与浅海及陆上油气勘探相比,技术要求高、资金风险高、作业难度高,施工工艺也有很大区别。高科技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率,促进了深水勘探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一大批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6.
利用研究区最新的地震和钻井等基础资料,对东非鲁伍马盆地已发现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伍马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区内烃源岩为裂谷期发育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浊积砂岩,盖层为古近系发育的几套分布广泛的海相泥岩。分析认为构造活动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指出构造相对稳定区,特别是受晚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弱的陆坡区是优先勘探的方向,区块优选应尽量避开通天断裂发育的区域,同时需要重点对区域盖层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7.
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资料,对东非凯瑞巴斯盆地(Kerimbas Basin)进行构造–地层解释和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结果显示,凯瑞巴斯盆地共发育了4期构造变形:(1)二叠纪–早侏罗世晚期的冈瓦纳陆内裂谷活动,全区发生伸展构造变形;(2)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马达加斯加向南漂移,全区发生右行走滑变形;(3)新发现晚白垩世局部伸展构造变形;(4)中新世–第四纪的东非裂谷海域分支活动,导致研究区发生第三期伸展构造变形,形成凯瑞巴斯盆地现今地堑形态。三期伸展构造变形的应力方向均为近E-W向,断层展布方向均为近S-N向。每一期构造变形的范围,强度及对沉积地层的控制作用差异显著。凯瑞巴斯盆地控坳断层活动具有继承性。基于研究结果,建立凯瑞巴斯盆地构造成因模式。冈瓦纳陆内裂谷活动有利于二叠系–下侏罗统构造圈闭的形成,并沟通了烃源岩和储层,有利深层油气的聚集;东非裂谷海域分支裂谷活动沟通了前新生界烃源岩和西部陆坡古近系储层,但同时也破坏了盆地内及东部的圈闭。断层不发育的西部陆坡为主要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8.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向演化模式。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可以细分成4个可识别的级别:复合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及水道。沿水流方向,复合水道体系由强限制型向局部限制型演化,在较远端分化为三期独立水道复合体;水道复合体表现出4种沉积方式,2种方式与复合水道体系一致且同步发育,另外2种为较弱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复合水道体系内深水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地形坡度以及底流作用的影响,沉积规模、搬运距离、沉积位置、延伸方向及外部形态随时空发生改变。复合水道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级别充填特征,垂向叠置样式随沉积位置的差异而不同,早期水道复合体末期的分布影响后期水道复合体发育的位置。  相似文献   
29.
西沙海域生物礁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礁是指由造礁生物营造的碳酸盐岩有机建造.生物礁油气藏具有储量大、产量高的特点,是全球重要油气藏类型,也是南海主要勘探对象之一.西沙海域位于南海北部,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该区自中新世以来具有良好的成礁环境,生物礁大规模发育.本文在西沙海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为基础,以一个典型生物礁为例,综合分析了该区生物礁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首先,生物礁具有典型的地震反射特征:丘状外形、顶界面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底界面连续性变差、内部反射杂乱、两侧有上超、上覆地层披覆;其次阐述了生物礁具有的其它4个地球物理特征:较高的层度速、较的高波阻抗、无明显重力异常、低磁力异常.最后简要分析了西沙海域生物礁的油气地质条件,推测该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特别是临近生烃凹陷生物礁油气成藏条件最有利.  相似文献   
30.
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赤道几内亚的里奥穆尼盆地是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的中-新生代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个阶段.盆地地层以过渡期盐岩层为界,盐下为裂谷期层序,盐上为漂移期层序.盆地生储盖组合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套,中组合最为有利.盐下裂谷期圈闭类型以断块圈闭和背斜圈闭为主,盐上漂移期以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