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4排放对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2001年5~10月,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 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1.32~46.38 mg/(m2@h),平均值为17.29 mg/(m2@h).稻田的CH4 排放通量范围是0.05~24.37 mg/(m2.h),平均值为6.67 mg/(m2.h).沼泽湿地CH4 排放通量平均值是稻田的2.5倍,水分条件和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理化条件变化是导致二者的CH4 排放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CH4 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8月高温期出现CH4 排放高峰.  相似文献   
72.
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强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7,5(3):274-281
湿地是鸟类的聚居地,一方面湿地为鸟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境,另一方面鸟类的分布、数量、繁殖、生理等特征对湿地所承受的种种干扰有所响应。因而鸟类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从湿地植被、湿地水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几方面论述了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的作用。鸟类是湿地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其生存与低营养级生物乃至无机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所处营养级与人类更接近,所以鸟类作为指示生物不仅适于快速的生态系统水平的评价,也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繁殖分布范围大的鸟类、顶级肉食性鸟类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3.
通过温室萌发实验,研究磷养分输入对兴凯湖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沼泽、槽鳞扁莎(Pycreus korshinskyi)沼泽、恢复沼泽、大豆地和水稻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养分输入并没有显著影响狭叶甜茅沼泽、槽鳞扁莎沼泽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物种组成,但是随着磷养分由低—中—高浓度的输入,两者的种子库萌发幼苗数呈现减小—增加—显著减小的变化.其中,8 g/m3磷养分输入使二者的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数量显著减少(P<0.05).磷养分输入对恢复沼泽和农田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2 g/m3磷养分输入显著减少了狭叶甜茅沼泽土壤种子库中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幼苗萌发数量,而磷养分浓度达到8g/m3时,槽鳞扁莎和三裂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的幼苗萌发数量显著减少.磷养分输入可能会抑制狭叶甜茅和槽鳞扁莎沼泽物种的种子萌发数量,进而改变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应注意控制沼泽中营养物质的输入,以维持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74.
三江平原沟渠系统水体和底泥的养分特征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季节原位采集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系统水体和底泥,调查沟渠水体及底泥中养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了土地利用、沟渠植被生长及淹水状况等对沟渠养分时空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开垦为旱田有利于沟渠DOC的沉积,但降低了沟渠水体DOC的浓度;湿地的垦殖和大量化肥的施用使得旱田沟渠水体TN、TP浓度高于湿地和水田沟渠;而沟渠植被生长和死亡分解又使得沟渠水体及底泥养分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养分的长期积累将使沟渠系统水体N/P不断降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沙漠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孟宪玺  吕宪国 《地理科学》1991,11(4):353-360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77.
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位于东北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省同江市辖区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33°31′,北纬47°35′,海拔高度为55.4m~57.gm.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600mm左右.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馒长.分布有多种类型的草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类型主要为沼泽土和白浆土,土壤pH值6.0左右,有机质含量5%~50%.该站代表的区域为三江平原,代表的生态系统类型为温带湿润平原湿地生态类型.从1989年开始开展部分项目的观测、研究和实验,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本站.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78.
景观敏感度的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13001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相似文献   
79.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研究,可为深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研究和湿地恢复评价等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野外采样和不同网孔分解袋分解实验,研究了生长季三江平原典型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毛苔草(C.lasiocarpa)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分解功能。结果表明,岛状林土壤动物隶属5门11纲24目,优势类群有柄眼目、真螨目、鞘翅目成虫和线虫,常见类群14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个体密度(ID)表现为ID5月〉ID10月〉ID8月〉ID7月〉ID6月;土壤动物类群数(GN)表现为GN8月=GN5月〉GN10月〉GN7月〉GN6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54,丰富度指数为3.70,均匀度为0.80,优势度指数为0.12。夏季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在春季、秋季,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土壤动物对湿地乌拉苔草分解具有明显的作用,整个实验过程土壤动物对乌拉苔草分解的贡献率为26.68%~39.45%,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分解贡献率始终最大,分解贡献率为14.67%~27.79%;中型土壤动物的分解作用力最小,小型土壤动物作用力波动较大。土壤动物这种分解作用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而且起主要作用的土壤动物类型也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0.
若尔盖高原湿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2006年的卫星遥感资料,结合社会经济调查,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若尔盖高原湿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评价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6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9.88亿元,其中物质生产价值和游憩价值19.61亿元,调节价值为150.27亿元。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服务价值,由经济上直接体现的物质产品生产价值和部分文化价值仅占小部分,往往在经济活动中被人们忽略的调节价值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