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大火,山火燃烧后形成的山火灰和烧焦土体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启动形成泥石流,给西昌市泸山、琼海景区生态环境及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地质灾害风险。以西昌市安哈镇响水沟左岸3#支沟为例,采用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拍、地球物理探测、现场及室内实验等手段,对2020年5月1日该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流体特征、动力学参数及成因机制等开展研究,系统分析了山火及降雨过程对该次火后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机制。该成果可为系统认识西昌泸山“3·30”山火地区火后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物源规模、激发雨量及其发展趋势研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9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采用渔获物抽样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水库鱼类群落和资源密度的时空动态进行调查,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识别了影响鱼类资源变化的关键因子。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5目12科36属54种,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70.38%,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鱼类密度(ind./1000 m3)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春、夏季(10.42±17.57和16.34±11.89)显著高于秋、冬季(2.74±3.33和2.02±5.07),中游(3.18±4.76)则显著低于上、下游(11.20±15.66和5.37±9.33)。GAM模型对鱼类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84.6%,其中经纬度、季节、叶绿素a浓度和溶解氧对鱼类密度的影响效应显著,水深和总氮的影响不显著。鱼类主要分布在29.12°~29.30°N,115.05°~115.15°E区域,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9~12 mg/L和5~15 μg/L。柘林水库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鱼类多样性,后续需加强对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影响的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3.
基于现场热响应测试方法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获取导热系数的主要方法是现场热响应试验,但该方法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计算结果可比较性差,难以应用。笔者开展了不同热响应试验设备的原位热物性测试系列试验,分析了测试与数据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探讨了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显示:为减少试验误差,两次热响应试验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0 d;应尽量避免循环水与岩土介质以外的其他介质产生热量交换;对于恒热流热响应试验,导热系数值与舍弃时间(1.0~12.0 h)成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定进回循环水温差的热响应试验,导热系数值与舍弃时间(0.0~12.0 h)成负相关关系;舍弃时间大于12.0 h时,导热系数变化趋于稳定。按统一标准舍弃前12.0 h的测试数据进行导热系数计算,6家单位的导热系数计算值都在2.2~2.8 W/(m·℃)范围内,测试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4.
开敞式滩海油田保滩促淤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飞雁滩油田海区的海洋环境条件,试验研究了不同结构型式潜堤的稳定性和保滩促淤效果,对潜堤的保滩促淤效果和淤积速率进行了预测,对工程布置、潜堤结构方案、基础冲刷防护措施和潜堤顶高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苦地胆内酯,饲喂斑马鱼成鱼14 d后,采用创伤感染法构建斑马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研究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饲喂含苦地胆内酯0.4%、0.8%、1.6%饲料的斑马鱼,其存活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值<0.05);0.8%和1.6%的苦地胆内酯对斑马鱼的保护率分别为(73.91±6.52)%和(73.91±11.30)%,与0.1%恩诺沙星保护率(76.08±7.53)%相比无显著差异(p值>0.05).一定剂量的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具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无机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南平杉木林中心产区,选取11、21、28、40、88年生杉木人工林以及采伐迹地、杂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年龄杉木林土壤无机氮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杉木林土壤NH4^+-N含量差异显著,以21年生的杉木人工林最高(11.91±0.43mg·kg^-1),其他的为88年生的(8.33±0.38mg·kg^-1)〉28年生的(8.19±0.25mg·kg^-1)〉11年生的(5.65±0.17mg·kg^-1)〉40年生的(5.63±0.38mg·kg^-1);NO3^--N含量较低(3.15~4.11mg·kg^-1),且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杉木林所处的生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关.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NH4^+-N和NO3^--N含量都有所下降;采伐迹地土壤NH4^+-N(19.74±1.44mg·kg^-1)和NO3^--N(18.05±0.72mg·kg^-1)含量远高于88年生的杉木林,分别是88年生的2.37和4.60倍.本地区无机氮含量较低,NH4^+-N占无机氮的比例为60.0%~74.3%,NH4^+-N为无机氮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77.
绳索取心技术因其钻进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但其无法实施定向作业。本项目可在采用绳索取心的同时,不需要采用井底螺杆钻具进行定向勘探,该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该技术,其中以挪威和美国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了绳索定向造斜和取心技术的原理及技术参数,并介绍了云南华泽矿区的施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8.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总被引:61,自引:19,他引:42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b测年点的同位素年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的锆石年龄数据总体上出现840~780Ma, 530~440Ma, 330~280Ma, 240~190Ma,180~160Ma和150~120Ma等多个明显高峰值区间和>840Ma, 770~540Ma和440~400Ma三个相对数据较少的空白地段,且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继承性锆石等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的年龄统计分布有良好的对应性。年龄数据的高峰值区间与该地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主要板块或微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吻合;而年龄空白区间则与主要的洋底扩张、被动陆缘时代相吻合。研究说明大量原岩锆石的测年数据与河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一样,可以用于研究物源区的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量单颗粒锆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研究,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新元古代陆壳生长、新元古代末期板块裂解,古生代期间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早中生代碰撞造山、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垮塌、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时期(晚三叠世)即已碰撞造山,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额尔古纳地区发育大量与碰撞有关的花岗岩、混合岩及碰撞后伸展跨塌有关的构造和岩石产物(盆岭构造、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和多金属成矿等),这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黑河流域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异极显著,交互效应也极显著(P<0.0001),表明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具有显著的响应现象。土壤水分的降水脉动响应表现为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激增,在蒸散作用下缓慢减小。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变异规律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反映出荒漠区土壤水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格局。降水使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80.
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笔者在阐述中国地热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结果表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为2.78×1020J,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为2.89×1012kWh;中国主要平原(盆地)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为2.5×1022J,可开采资源量为7.5×1021J;中国温泉区放热量共计1.32×1017J,可采资源为6.6×1017J/年;中国大陆3.0~5.0 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1025J,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10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