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阐述了干旱灌溉农业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应当是每方水的经济效益,简化可用水产比,单位是:kg/m3。从提高水产比的目标出发,得出了多种高效用水措施。综合使用这些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水产比,用现有的水生产出比目前总产量多20%~50%,甚至更多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8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含油气远景评价傅恒,罗安屏,谢渊(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哈丽娅,热依汗古丽(新疆石油管理局)一、概述准噶尔盆地地处中亚内陆。盆地基底主要由古生代有限洋盆(小洋盆)、初始洋盆及洋盆沉积褶皱而成(肖序常,1990)。早二叠世末盆地转为...  相似文献   
83.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探测资料及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7日和24日影响天山南坡的两次翻山大风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是两次大风的环流背景,西南—东北走向的冷槽、300 hPa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巴尔喀什湖冷高压、南疆盆地热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产生的下坡效应是主要原因,对流层中层强冷平流侵入南疆是造成大风天气的重要热力条件;大风最强时段与经向垂直环流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有较好对应;大风期间,天山山区附近500~800 hPa有强烈锋生现象,自低到高呈现向北倾斜的结构。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1°×1°再分析资等对2012年7月13日和2012年8月2日新疆博州地区出现的两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简称"7·13"过程、"8·2"过程,下同)从天气实况、高空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13"过程南亚高压呈双体型,"8·2"过程南亚高压由东部型调整为西部型;(2)两次过程阻塞高压位置相差15个经度左右,"7·13"过程的影响系统为西伯利亚大槽演变成的切变低涡,"8·2"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乌拉尔大槽东移南下形成的低涡;(3)"7·13"过程低空急流弱,地面受横向高压带底部控制,不利于大范围降水发生,"8·2"过程的强低空急流和地面暖低压被冷高压替代的过程有利于大范围强降水的发生;(4)相比"7·13"过程,"8·2"过程上游地区散度的空间垂直结构有利于博州地区上升运动维持和发展;(5)两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均为中高纬地区,但"8·2"过程水汽输送带强度强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产生大范围强降水。  相似文献   
86.
基于SEBS模型的干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在干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利用的水资源通过蒸散发进入大气,定量估算区域的蒸散发对区域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旱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SEBS模型估算了2015年5~9月艾比湖流域的蒸散发,按照流域的分水岭划分研究区范围,根据土地覆被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牧草地、耕地、水域及其他6大类,分析了流域内蒸散发的时间与空间变化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的蒸散发情况。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日均蒸散量在生长季内呈单峰型分布,7月中旬达到顶峰,平均值为4.35 mm·d-1,最大值为5.63 mm·d-1,对气温的变化最敏感。(2)研究区蒸散发的高低分布与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存在高度一致性,日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水域 > 耕地 > 牧草地 > 乔木林 > 其他 > 灌木林。(3)蒸散发在不同土地覆被具有不同的峰值分布,乔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0 mm和6.80 mm左右,灌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3.5 mm和6.00 mm左右,牧草地分别出现在4.00 mm和6.80 mm左右。耕地、水域的峰值分别在6.60 mm、7.20 mm左右。(4)SEBS模型在干旱区流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利用2006—2019年南疆地区55个国家站的逐日观测和自动站小时数据资料,研究沙尘发生的精细化特征及沙尘暴起沙风速指标阈值。结果表明:南疆沙尘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至其南缘的民丰和且末一线,表现为中部多,东部西部少的分布特点,浮尘和沙尘暴的中心在民丰,而扬沙中心在塔中站;沙尘天气季节差异明显,秋、冬季沙尘最少,以浮尘为主,春、夏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浮尘日与扬沙日数接近,约为沙尘暴的2倍,沙尘暴、扬沙的季节差异比浮尘天气更为明显;沙尘日变化呈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的分布特点,18—20时是南疆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天气的高频时段;扬沙和沙尘暴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 h,巴州东南部平均持续时间最长;南疆不同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最小风速差异较大,存在区域性规律,而极大风速分布呈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和南部最小,春季的极大风速平均值大于夏季,差值较小的地区在和田地区,春季的极大风速离散度也较夏季大,各站极大风速的最小值范围在1.6—9.8 m·s-1之间。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形成了"四源一干"的格局.根据水文气象监测资料,从50 a来流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9.
90.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方与哈方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它对于深入探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推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发展,加强相互间国际地震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和推动中亚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组织此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各国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