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实例阐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矿井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经对比阐明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程度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作者运用地理学的时空观和基本理论,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区位条件、腹地资源等因素对石臼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探讨连云港与石臼港、岚山港分工协作形成地域港口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隆起区的4个钻孔13件样品系统展开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的限制作用。13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3期快速隆升事件:①晚白垩世—始新世(71~48 Ma),期间以8~56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整体呈抬升状态;②早渐新世—中新世(36~18 Ma),期间以24~4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呈差异性抬升过程,第二期抬升事件隆升强度和持续时间较第一期抬升事件略低;③中新世 至今(18~0 Ma),期间以2~1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缓慢抬升,构造活动较弱,三期构造抬升事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和方向转向密切相关。结合前人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针对南部地区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年代学成果研究发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事件伴生其后均成藏有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铀成矿与新生代构造密切相关,尤其与中新世末次隆升事件紧密相关,成矿过程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董爱军  盖宁  张福安 《天文学报》2012,53(5):391-401
利用离散傅里叶分析法,基于RXT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ASM(All-Sky Monitor,1.5~12 keV)观测数据,对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硬度比HR(5~12 keV/3~5 keV)(简写HR)的时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硬度比HR存在明显的周期特性:(1)混合态(硬态+软态,本文指MJD=50087~55841期间所有的观测数据)时,HR存在T≈5.6 d、40.0 d、78.4 d、173.8 d以及400/800 d的时变周期; (2)硬态时, HR存在T≈5.6 d、33.7/67.6 d、45.3 d和165.3 d的周期特性; (3)软态时,HR出现了T≈38.5 d、48.1 d和128.3 d的周期性变化.并利用粘滞理论和Zdziarski吸积盘模型讨论了以上周期特性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五省(区)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既关乎旅游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又关乎西部生态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冰冻圈旅游分析为背景,基于碳排放约束视角,从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三个环节构建西部五省(区)旅游生态效率测算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超效率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对2013—2021年西部五省(区)旅游生态效率展开测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五省(区)整体旅游生态效率水平不高,其中,甘肃旅游生态效率较高,高于西部五省(区)整体平均水平。(2)2013—2021年期间,西部五省(区)整体旅游生态效率呈增长态势,其中,西藏增速最为显著。(3)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碳排放结构、冰冻圈禀赋与环境规制是旅游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冰冻圈环境对其他因素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随着冰冻圈工程服役的提升,西部地区旅游流、物流、资金流将显著提升,冰冻圈禀赋将从以往的限制因素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提升冰冻圈旅游效率,将有力助推和提升冬春季西部五省(区)的旅游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地质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现有仪器数字化攻关队”,对那些仍然在地质实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早期出厂的分析仪器进行改造。我们承担了对国产630型火焰光度计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任务。经过努力,于1979年初完成了改造任务。向年4月在南京由国家地质总局召开的鉴定会议上得到通过。下而就火焰光度计的检测部分的改造情  相似文献   
17.
四川近五十年降水、旱涝特征分析及未来十年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四川本世纪30年代以来纪录年限最长的33个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五十年四川降水、旱涝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未来十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点资料为依据制作的MOS预报存在某些局限性,而表示水平分布的特征量能代表面上的特点。本文研究车贝雪夫系数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建立定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9.
在含硼盐卤蒸发过程中无固体硼酸盐析出的情况下,用芒硝回溶晒水方式制得高含硼浓缩卤水。采用盐酸滴定该浓缩盐卤的pH,对卤水的盐酸-pH滴定曲线进行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认为浓缩盐卤中硼酸盐是以四硼酸镁的“综合统计”形式存在,即浓缩卤水中除了存在四硼酸镁外,可能还同时存在n2的MgO·nB_2O_s,其存在量必需符合n=2这一表观结果。同时还对不同浓缩盐卤进行粒子配对成盐处理,结果表明盐卤中硼酸盐可以表示为MgO·2B_2O_3。  相似文献   
20.
营口和鞍山城市气候变化对比分析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5年辽宁省沿海轻工业城市营口和重工业城市鞍山的气温、降水、云量、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等气候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5 a来2城市的各类气候变化特征及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5 a来营口和鞍山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降水、总云量、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均呈递减趋势,只有低云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营口呈递增趋势,鞍山呈递减趋势,鞍山平均气温递增趋势及总云量、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递减趋势均强于营口同类气候要素变化;营口和鞍山城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低云量和风力气候要素特征趋势变率较大,降水和总云量趋势变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