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859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971.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裂缝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四区以缝洞型油藏为主,裂缝是该区主要的油气疏导体系和储集空间,通过20余口井的岩心、薄片观察,结合FMI等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裂缝的倾角、走向、长度、体积密度等几何参数,分析了裂缝的充填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作用、岩性、先期断裂、岩层结构等;探讨了裂缝形成的期次,将裂缝划分为四期:Ⅰ.前加里东期,Ⅱ.加里东期、Ⅲ.海西早期、Ⅳ.海西晚期-喜山期;进一步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72.
综合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早期记录的研究进展和典型盆地地层、沉积、古生物、古环境研究的系统成果,扎达盆地香孜组上部冻融层的出现代表了区域的古海拔达到了高原冰缘的高度,即3 500 m以上.这一段地层的时代可能从2.3 Ma前后开始.并与贡巴砾石层下部冰水沉积层的时代基本一致.卓奥友冰期和希夏邦马冰期的时代与扎达盆地沉积结束后,直接覆盖其上的终碛垄和冰碛垄的时代大致相当,展现了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岳冰川进一步发育,也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开始冰冻圈的环境很可能在早更新世早中期.川西地区的早更新世的冰川沉积说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附近地区这一时期已经抬升至冰冻圈高度,但是,海拨高度与气候环境与喜马拉雅山脉应有不同.具体的时代仍需要深入工作.青藏高原普遍开始冰冻罔记录是在中更新世早期.伴随着全球冰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冰川作用在青藏高原最为发育和广泛.这些暗示着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早期整体性地较快速抬升进入冰冻圈,即海拔3 500 m以上.详细的过程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3.
赛什塘地区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什塘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东南缘晚古生代弧形褶皱的东南段,按板块构造理论,属柴达木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裂陷带.区内侵入岩主要是印支中期中酸性岩,区域上是属于东昆仑岩浆带的一部分.前人对于这个阶段岩体的研究未及深入.  相似文献   
974.
利用ATG-300H型便携式测氢仪,分别在昌平地区、海原断裂带、北轮台断裂开展土壤氢气浓度测量。基于气体扩散方程,从采样器类型、测孔深度、土壤特性、断层作用等方面探讨氢气浓度测量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结果显示:1)土壤氢气浓度值受测孔闲置时间、测孔深度和采样器形状的影响较大;2)氢气浓度测值与气体扩散方程的理论解曲线吻合较好,其曲线形态主要与土壤中氢气的富集程度和土壤疏松程度密切相关;3)断层带上的氢气浓度受构造作用、断层滑动速率、断层闭锁程度、上下盘裂隙发育程度、裂隙开启或闭合状态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主要影响深部氢气的向上迁移通道和在地表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75.
揭示致密砂岩的破裂机制对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和压裂缝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砂岩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了试样破裂过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声发射定位事件的信号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序列。此外,对破裂后试样进行了CT扫描,基于CT切片图像观测了试样内部破裂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不同围压下,声发射时空演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声发射事件主要发生时段后移。(2)围压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累计振铃计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其他阶段累计振铃计数呈相似变化趋势。不同围压下均可将累计振铃计数快速增加的瞬间作为岩石即将破裂的标志。(3)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破裂形态趋于简单化,由拉张破裂为主的复杂形态逐渐转变为单一的剪切破裂形态。(4)CT扫描切片直观地反映了试样的破裂形态,与声发射定位所得试样整体破裂形态相吻合,并且在声发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裂纹分布情况与各裂纹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与CT扫描双重方法,研究试样破裂过程,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6.
文章以某滑塌式危岩体为例建立了危岩体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因素,讨论了危岩体开裂深度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危岩裂缝开展的破坏演化机制,并结合规范采用理正软件对本文提出的捆绑法治理滑塌式危岩体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捆绑法治理后,危岩体在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都能保证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为危岩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7.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岩石地层特征及古潜山界面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济阳坳陷沉积有巨厚的早古生代地层 ,勘探证实其中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何准确识别古潜山界面并对早古生代地层进行精确划分 ,一直是勘探中的难题。通过大量钻孔的测、录井资料 ,系统总结出了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地层各组的岩性、电性特征及特征岩性 ,并对三种不同类型古潜山界面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8.
东海金矿床的成矿岩石没有专属性,矿化赋存于深大断裂与其南侧的羽状断裂附近或断裂内部,矿化岩石类型多样,是一个以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的矿床.  相似文献   
979.
2003年4月24日,海原县西安乡上堡子村机井出现了强烈的喷、吸气现象和其它异常现象。经调查落实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由于此前该地进行了长期大量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裂隙和空洞,在地下水位恢复、气压变化等因素耦合作用下,造成机井出现了水位大幅度升高和喷、吸气等异常现象,排除了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980.
分布式遥感模型库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谱特性是地物目标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定性、定量遥感的基础。我国新一代地物波谱库建设以目标地物结构、波谱、知识库、模型库的相互配套为特色,旨在解决以前地物波谱库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地物波谱库在空间信息产业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论述了遥感模型库在新一代波谱数据库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遥感模型库的组成、网络环境下的体系结构与开发技术,以及波谱知识库和元数据支持下的遥感模型库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基于网络的三层分布式遥感模型库体系结构和基于组件的模型库构建方法。同时还根据遥感模型库建设的具体情况,讨论了遥感模型方法元数据,并提出基于元数据的遥感模型库管理和运行机制。上述设计思想保证了遥感模型库具有动态的扩充机制和较强的代码可重用性,使模型库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扩充,从而保持库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