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热液岩溶的特征及地质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地持续深入,分别在野外露头,塔中地区相关探井奥陶系储层中发现有萤石、闪锌矿、天青石、重晶石、硬石膏、焦沥青及热液石英等一系列热液矿物及其组合,越来越多的地质资料表明热液岩溶储层可能是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储层类型。〖JP2〗通过总结近6年大量的针对野外露头热液岩溶现象地实地观察测量,以及通过对塔中82井区—24井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段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矿物能谱测定、地层水锶同位素测试,断裂性质的分析,深入研究热液溶蚀流体的活动特点以及对形成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了热液岩溶储层的地质模型。研究表明,热液矿物主要沿断裂伴生的构造溶蚀缝和溶蚀孔洞发育,断裂是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塔中地区沿海西期走滑断裂附近的奥陶系灰岩将广泛发育热液溶蚀改造形成的储层,为塔中西部上奥陶统沿走滑断裂向内带拓展油气勘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储层砂岩成岩期钠长石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以陆相碎屑建造为主,在该区储层砂岩中,钠长石为广泛存在的自生矿物之一。显微结构证据显示,成岩期钠长石交代长石等碎屑,或呈细小自形晶填隙产出,在化学成份上,钠长石与被交代的长石存在过渡关系。在碎屑长石钠长石化过程中,母体相的溶解速率大于钠长石的沉淀速率,并伴有石英,高岭石等矿物的消耗,因此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及储层物性的改善。从高岭石的垂向分布,以及钠长石相对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可以看出钠长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探成岩(mescdiagenesis),对应于4 000-5 500m埋探,和90℃ ~110℃ 地温带 在库车和塔北地区,主要工业油气藏亦集中分布在这一深度带。  相似文献   
33.
非滞后剩磁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非滞后剩磁各向异性和等温剩磁各向异性的参数直接与岩石中的携磁矿物颗粒有关,它比传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更明确地指示岩石组构,在构造地质研究中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非滞后剩磁及其各向异性的测定方法,并以一个实例阐述了它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taken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phosphorus releasing experiment. It is found that after being thoroughly mixed with seawater for about 10 minutes, phosphorus released from the sediments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Adsorption kinetics can be fitted with both Elovich equation and two-constant rate equation. The releasing amou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diments.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silty and muddy sediment is higher than from that dominated by sandy composition. For the desorption reaction, iron-phosphorus(Fe-P) is the most active one, with a releasing ratio higher than other phosphorus forms,followed by absorbed-phosphorus (Ad-P) and organic bound phosphorus (OP). All of them can be referred to as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can be released into seawater under suitabl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nutrition state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marine biosphere.  相似文献   
35.
叶瑛  陈志飞  黄霞  杨灿军  陈鹰 《海洋学报》2008,30(3):165-169
洋中脊热液流体供养了特殊的生物群落.热液扩散流中的生物群从流体中汲取基本代谢组分(如H2S,CH4,CO2,O2等),将它们供给共生菌,通过共生菌将它们转化成机体能够利用的有机质[1-2].热液中的硫化氢一方面提供营养给化学自养菌,另一方面对许多海底生物又具有毒性[3-4],因此热液中溶解硫化氢的浓度是制约生物群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的重要因素[5-8].  相似文献   
36.
深海探测溶解无机碳含量异常,可以为寻找热液口提供一个很好的证据。本文设计的基于自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胶与Zn-Al型水滑石复合膜为离子载体的溶解无机碳探测电极属于电势型电极,适用于对深海中溶解无机碳的测量,具有体积微小、便于与pH、盐度、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多种传感器集成在同一探头腔内,实施在线探测等优点。实验室条件下,将该溶解无机碳探测电极与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分别接在Keithley 6517A高阻抗电位计输入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对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响应信号,响应时间大约在30s—1 min,检测限在10-1—10-4mol?L–1。  相似文献   
37.
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冷泉碳酸盐岩沉积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采集的两个冷泉碳酸盐岩样品TVG-1和TVG-11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自生矿物主要为文石、白云石和高镁方解石等,碎屑矿物含量较少。TVG-11中存在大量的文石,而TVG-1只保留了已转化为方解石的文石假象,据此可以推断TVG-1的形成要早于TVG-11。扫描电镜(SEM)显微结构特征显示,自生矿物主要是通过细菌的厌氧氧化作用,直接从冷泉中沉淀出来的。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碳酸盐岩具有强δ^13C亏损和一定程度的δ^18O富集的特征,TVG-1和TVG-11的δ^13C值分别为-46.22%。和-52.88%,均低于-40%,表明碳源于微生物作用的甲烷厌氧氧化,是指示该海域存在冷泉的重要证据;TVG-1和TVG-11的δ^18O值分别为3.19‰和4.07‰,存在一定程度的δ^18O富集。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说明九龙甲烷礁碳酸盐岩是烃类渗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岩,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沉积,显示该区存在水合物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38.
台湾近海热液体系独特的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雪刚  吴斌  郑豪  樊炜  叶瑛  陈镇东 《海洋学报》2019,41(10):161-168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近海发育了多处热液活动,其中最典型的为龟山岛和绿岛热液体系。本文对海峡两岸在龟山岛和绿岛热液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周边生物体的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龟山岛热液喷出流体具有全球最低的pH(1.52),富含重金属元素和CO2等酸性气体,是周围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绿岛具有全球热液中最低的溶解有机碳浓度(14 μmol /L),且具有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喷口周边分布了较为罕见的自然硫烟囱体和硫磺球。喷口的高毒性、高酸性热液改变了热液区生物体如螃蟹的生活习性和解毒机制。热液区的主要活跃菌群为参与碳、硫和氮代谢途径的γ-和ε-变形菌。主要生物质合成以硫还原和硫氧化的化能无机自养型生物为主,微生物硫代谢促进了热液系统中的微生物能量流动和元素循环作用。某些热液生物采用繁殖期迁徙的机制应对高毒性、高酸性热液环境。在热液活动的胁迫下,这些微生物产生了新颖独特的代谢产物。此外,龟山岛和绿岛热液体系还受到了潮汐、台风和地震等灾害性事件的影响。台湾近海热液体系的研究对认识热液地球化学循环、探讨热液的生态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基于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的海底热液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液及其羽状流的化学异常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的化学式探测方法。根据自行开发的Eh.Ag/Ag2S和pH三种化学电极,设计了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系统。通过海试证明多参数化学传感器可灵敏地检测出由热液异常引起的化学量变化,并在长达半年的多次使用中表现出其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特点。在东太平洋中脊(EPR)赤道区域和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的60条测线中,获得有效测线55条,其中在29条测线上发现明显或可能的热液异常。研究表明,应用多参数化学传感器探测进行海底热液化学异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报道了赋存于上侏罗系蚀变凝灰岩型地开石矿床中的磷铝锶石矿物。它的含量不到3%。通过氢氟酸溶蚀,富集了磷铝锶石。用XRD和IR研究了磷铝锶石的矿物学特征,并获得了良好IR图谱。磷铝锶石矿物具有特征的3475cm-1和3070cm-1OH吸收峰可区别于其他同族矿物。这种磷铝锶石形成于成岩作用后期,晚于地开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