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南黄海北部14个站位的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有机碳、GC-FID和GC-MS-MS测定,探讨沉积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研究区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高,正构烷烃呈双峰分布,具有明显奇偶优势、平均L/H为0.36,说明沉积物中陆源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分析对比表明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黄河输入。类异戊二烯烃Pr/Ph均值0.46,表明有机质沉积于强还原环境;Pr/C17和Ph/C18值均小于1,并且随深度有减小的趋势,反映了研究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甾类化合物C29豆甾烷>C(?)胆甾烷>C28麦角甾烷,说明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主要为陆相输入。较高OEP值、高丰度的藿烯和莫烷及甾烷S构型含量均反映了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未熟-低熟特征,但由于原始母质影响和微生物发育,Ts/Tm和C31αβS/(S+R)、C32αβS/(S+R)、C33αβS/(S+R)和C29αββ/(ααα+αββ)值较高。  相似文献   
72.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其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演化主体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综合考虑各种成岩现象及特征、孔隙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强压实致密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4类。优质储集层的分布与成岩相类型关系密切,压实致密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多为致密储层,集中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河道翼、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边部,而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中上部较厚砂体中的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成岩相的原生孔隙或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利于油气富集,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73.
酒西坳陷青西凹陷富油的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泥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其沉积时为整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强还原-还原环境的断陷湖泊,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且烃源岩厚度占地层比例均大于 5 0%以上,加之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 1%,为油田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挤压逆断层、剪切性断层和构造缝,造成地层和构造叠覆,为有机质成熟、运移和聚集提供了动力和空间,从而为该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六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对每类烃的不同馏分进行GC-MS分析。根据所分析样品的成岩作用序列,结合样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链烷烃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正构烷烃峰型为单峰型,碳数分布广,具较弱的奇碳优势。烃类的母质类型显示为Ⅰ-Ⅱ型干酪根,形成于开阔水体条件下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Pr/Ph比值、CPI值,在不同赋存状态烃中差异比较明显,大体上从游离烃、封闭烃、胶结物烃、束缚烃到包裹体烃有减小的趋势。结合其族组分特征,反映了油气演化的阶段性及其成藏期次和油藏微观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75.
In this paper a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method coupled with chromatography (TG-DTA-GC) has been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genera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such as coals, mudstones, and carbonate rock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for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s 20℃/min from ambient temperature to 700℃. As viewed from the quantities and composition of generated gaseous hydrocarb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t is shown that low-mature coal has experienced the strongest exothermic reaction and the highest loss of weight in which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is relatively low. Low-mature coal samples have stronger capability of generating gaseous hydrocarbons than high-mature samples. The amounts and composi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generated are closely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carbon in source rocks, but also to the type of kerogen in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ir thermal maturity. In the present highly mature and over-mature rock samples organic carbon, probably, has already been exhausted, so the produc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in large amounts is impossible. The contents of heavy components in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the source rocks containing type- Ⅰ and - Ⅱ kerogens are generally high ; those of light components such as methane and ethane in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the source rocks with Ⅲ-type kerogens are high as well. In the course of thermal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rock samples, large amounts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were produced in a high temperature range.  相似文献   
76.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并基于浊流的两种形成机制(洪水 沉积物→浊流和滑塌沉积物 水→浊流)和沉积动力学原理在该区建立了陆相湖盆浊流沉积模式,即洪水型浊流成因模式和滑塌型浊流成因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浊流沉积对构造环境的沉积响应,认为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了浊积砂体的时空展布,鄂尔多斯盆地该时期的前陆发展演化特征构筑了其浊流沉积地层层序的充填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