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545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398篇
地质学   1186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本文调查分析了慈溪市宗汉镇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浙江省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第二次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研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组织和人员,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国内外交流和合作,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系统介绍本实验室。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唐山和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中的牙形刺再次进行研究,厘定了过去报道的一些重要属性,并对最具地层间意义的Cardylodus的几个种的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属的两个进化系列,第一支进化系列是E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Cordylodws primitivus-C.proavus-C.caboti-C.intermedius-C.angulatus;而另一支  相似文献   
74.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利山金矿床的各项地质特征,并重点就控矿构造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认为NWW向断裂带严格控制了所有金矿体的产出。NNE、NNW向断裂与NWW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了富矿段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这对该地区的找矿评价和开发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中国东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东部不同地层区一些代表性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位开展了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成岩蚀变影响,界线层位的δ18O值变化较大,规律性不明显,δ13C值变化虽小,但在界线处均发生不同程度漂移?漂移的层位与寒武纪-奥陶纪主要生物群面貌变化的界线相一致?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笔者认为,碳同位素组成的漂移很可能由晚寒武世到早奥陶世时期内海平面的升降所引起.  相似文献   
76.
冀西北麻粒岩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元生  刘敦一 《地质学报》1997,71(4):316-327
本文通过年代学资料和其它地质依据建立了冀西北及邻区麻粒岩地体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事件发生在2868—2932Ma期间,形成本区的早期地壳。在2761Ma左右发生了大规模的TTG岩浆侵位事件,在2650Ma时发生了基性岩浆侵位,使地壳加厚。在2561—2503Ma期间,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本区广泛侵入,使地壳进一步加厚。2477—2461Ma期间,紫苏花岗岩以岩株形式侵入,同时发生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早期地壳受到改造。大约在2300Ma时发生第二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此后,在2144—2087Ma期间红色花岗岩侵位,形成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77.
徐道一 《中国地震》2004,20(4):341-346
2003年9月27日在俄罗斯(靠近蒙古、中国边界)发生了7.9级地震。作者在两年前对俄蒙中边界7.9级地震作过中期预测,预测意见和这一巨震的比较表明:这一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依据是清楚和明了的。这显示了12个8级左右巨震的空间有序图象。6对对应地震的迁移速度(v)的平均值为14.50km/a,6个v值的变化范围在10—22km/a之内。从而提出:在地壳深处(甚至上地幔上部)可能存在一种巨型结构,它在控制着这些巨震的有序和重复迁移。  相似文献   
78.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 2O3(15.73%)、相对高CaO(2.46%)、Na2O含量明显高于K2O(Na2O/K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2O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2O3含量(14.05%)、贫CaO(0.82%)、K2O含量明显高于Na2O(Na2O/K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80.
本文主要讨论了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的测量技术路线、平差方法等,并对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与旧一、二等锁网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