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巴楚小海子水库南闸附近出露的橄榄二辉岩岩墙SiO_2含量平均为42%,Na_2O K_2O<1%,Mg~#=0.67~0.69,Fe_2O_3为16.29%~19.37%,具高镁富铁型原生玄武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橄榄二辉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值呈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曲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呈大隆起型,指示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很不明显,可能由于斜长石的弱分离结晶作用所致,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相对亏损缘于热液蚀变和流体交代。该超基性脉岩与其附近发现的基性脉岩具有相同的产状,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来源于同一岩浆源区,并在相同的构造环境下产出。其Th/Ta、Nb/U、Nb/La和Zr/Ba等微量元素比值均显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岩浆的侵位根源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以及二叠纪板内区域拉张环境的有利配合。  相似文献   
12.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华南地壳演变、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此,本文选择赣南上犹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采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定年技术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利用矿物Ar-Ar定年方法探讨后期构造运动对上犹花岗岩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塔里木盆地夏河南玄武岩露头以水平层状分布为最大特征,其玄武岩层和沉积夹层保持了较原始的产状,是研究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多期次玄武质岩浆活动的理想场所,是对比盆地内其他玄武质岩浆活动的最佳剖面。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和遥感解译工作,报道了夏河南玄武岩的野外产状、岩相学特征和各层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夏河南玄武岩的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夏河南玄武岩质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为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经历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各层玄武岩的成分差异与部分熔融程度有关,单一层内玄武岩的岩浆演化以分离结晶为主,地壳混染程度较小。夏河南各层玄武岩来源于同一岩浆源区,其特征与柯坪玄武岩相似,可对应于柯坪地区开派兹雷克组的6层玄武岩。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玄武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证实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玄武质岩浆作用可从柯坪地区延伸到夏河南、塔中、塔西南等地。  相似文献   
15.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地球科学领域之一,其中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大隅石+石英以及富铝斜方辉石等标型矿物组合和特征可以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温度>900℃),这对查明地球深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初次对产于世界上不同地区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石英共生等的标型矿物组合、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ZnO含量、XZn[Zn/(Mg+Fe2++Zn)]、XMg等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其ZnO含量、XZn和XMg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中ZnO质量分数多数低于2.5%,但个别特殊的有高达近15%。尖晶石中XZn较低且尖晶石与石英共生,可以作为超高温变质的证据之一。通过对阿尔泰南缘超高温尖晶石-斜方辉石-石榴石麻粒岩中尖晶石成分及ZnO含量分析,得出与石英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2.50%,且有与XFe成正比的变化趋势,而与钛铁矿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1.85%,虽然两者含量稍有不同,但与世界上超高温麻粒岩中多数尖晶石ZnO含量相比都相近。结合其他特征矿物组合,可以确定该岩石中尖晶石与石英共生组合可以作为阿尔泰地区发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证据。通过对阿尔泰南缘与尖晶石-石英有关的变质反应期次划分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变质期次可划分为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两期,推测峰期的温度条件可达到1000℃,且该超高温麻粒岩可能经历了顺时针p-T演化轨迹。该超高温麻粒岩在阿尔泰造山带的出现,可能与古生代时期发生的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柯坪二叠纪层状玄武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和遥感影像识别,并对不同剖面的发育状况进行了对比。新疆柯坪地区发育的二叠纪玄武岩共可分为8层,包括库普库兹曼组2层和开派兹雷克组6层。多层玄武岩是多期喷发作用的结果,每次喷发可以来自不同的岩浆房或火山通道,但岩浆源区基本一致。每期喷发作用都具有一定的序列,先是稳定的熔岩流,发育柱状节理,往上则为致密块状玄武岩,在喷发末期发育火山角砾岩或凝灰岩。多期玄武岩浆喷发作用,指示了该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岩浆房经历了"积聚—喷发—再积聚—再喷发"的过程,而熔融岩浆的源区则经历了不断"部分熔融"和"岩浆抽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胶东地区太古宙变质岩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用角闪石环带及共生矿物组合两种方法确定了该区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并认为,搞清该区的构造序列、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期次、生长环带与扩散环带的判别标志都很重要。这对研究和确定胶东地区早期地壳的热演化史和构造形变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肢东地区最老地层为胶东群,根据构造、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确定其为中太古代。山东区调队等(1986)将废群重新划分为四个组,自下面上为唐家庄组、英庄介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主要岩石类型肓:斜长角闲岩、浅粒岩等,以高角闪岩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