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草地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是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197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了贵南县草地信息,通过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变化分析了青海省贵南县草地资源变化。结果表明:30 a来青海省贵南县草地面积减少了12.62%,其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减少了28.87%;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1996—2006年,草地面积缩减趋缓。1976—1996年间有16.6%的高盖度草地退化为中低盖度草地;1996—2006年高、中、低盖度草地面积转换变化不大。通过草地斑块的重心分析显示草地空间变化向多个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22.
卢琦 《地理教学》2010,(7):33-33
2010年初武汉市六校联考落下帷幕,作为湖北省课改以来的第一次期末测试,地理联考试题有水平,有争议,有难度,有变化,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最后一道压轴题,由2007海南地理高考题“改版”而来。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23.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62,自引:42,他引:120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荒漠化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只是在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我国荒漠化整体仍在加速扩展,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气候干旱化是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背景条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导致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加速扩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寓治理于开发中,防、治、用有机结合,是根治荒漠化,实现荒漠化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加快荒漠化治理速度,国家应对荒漠化地区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4.
<正> 荒漠化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荒漠化被视为地球的“溃疡病”,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亿人口、陆地面积的1/4(3592万平方公里)已受到危害,并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3亿美元。为此,联合国环发大会把防治荒漠化列为  相似文献   
25.
<正> 科左后旗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的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科尔沁沙地的东南边陲,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坨甸相间交错,沙丘洼地连绵起伏。全境东西最长处154公里,南北最宽处107公里;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体,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典型半农半牧区;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  相似文献   
26.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生态系统水分和热量传输。从区域尺度对蒸散及其蒸腾(Transpiration,T)和蒸发(Evaporation,E)组分进行量化,认识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影响提供参考。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 BEPS)模型,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量化1981—2018年内蒙古半干旱区的ET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数据验证,BEPS模型计算结果能够精确反应研究区域ET及其组分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1981—2018年研究区草地、农田和森林多年平均ET分别为278.22 mm、362.50 mm和308.81 mm。ET和ET多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2 mm·a-1、0.63 mm·a-1和1.05 mm·a-1。ET与T在全区域内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与E相反,ET年际波动主要受到T年际波动的影响。综合影响因子的变化和ET、ET对因子的敏感性,研究区域草地和农田T和ET以及森林的ET主要受到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平均气温(TEMP)变化的控制。农田和森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 NDVI)都呈减小趋势,但森林环境T对NDVI的变化更加敏感,因此负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27.
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组成、来源和风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和主量元素分析,获得了其矿物和元素组成特征:矿物种类多,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为主;化学组成上以Si、Al为主,和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Ca外都有一定的亏损,Fe、Mg、Ca、P、Ti、Mn等元素的变异系数较高。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组成特征与阿尔金山北麓出露的岩石和冲、洪积扇物质组成基本一致,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很大的共性,反映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主要来源于阿尔金山。沙漠北区强烈的东北风将阿奇克谷地和疏勒河下游的河湖相沉积物搬运至沙漠腹地,构成另一个重要的沙物质来源。A-CN-K图解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化学风化或迁移;A-CNK-FM图解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Fe、Mg等元素发生显著分异,其原因主要是铁镁质矿物由于磨损、分选作用遭破碎和风化,使粒度较粗的沙漠沙Fe、Mg等元素相对亏损。  相似文献   
28.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建立针对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进而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文献的基础上,以金沙县为例,构建了岩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并以林地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生产有机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和景观游憩文化4个主导功能来估算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金沙县2005年到2010年4大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平均每平方公里减少1.62万元,总减少量3 607万元(占全县2010年GDP的0.42 %)。其中生产有机质服务功能减少3 232万元,固碳释氧功能减少2 325万元,保持水土功能增加1 615万元,景观游憩文化功能增加335万元。   相似文献   
29.
民勤白刺枝条形态对人工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球变化情景下降雨格局变化对干旱区植被的影响,以甘肃民勤的典型荒漠植被白刺灌丛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内人工模拟不同增雨梯度(+0%、+25%、+50%、+75%和+100%多年平均降水量),分析白刺枝条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刺枝条各形态指标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7-9月,75%和100%增雨的枝条长度显著大于0%增雨,枝条新生叶片数只在8月表现为100%增雨显著大于0%增雨。8-9月,100%增雨的营养枝基部直径显著大于0%增雨,成熟叶片数和干物质重量在增雨梯度下各月均不显著。花枝的基部直径在7-9月均表现为100%增雨显著大于0%增雨,7月100%增雨的花枝成熟叶片数显著大于0%增雨,而花枝干物质重量在6-8月表现为100%增雨显著大于0%增雨。针对降雨格局变化,白刺不同枝条形态特征的调节适应机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协调性。  相似文献   
30.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