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前言地壳在其内力和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上总是通过各种运动的形式和速度而不断地运动着。重复的精密水准测量是研究这种垂直运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它能夠在大面积的地区上用精确的数量关系来反映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而利用重复水准测量资料编制垂  相似文献   
62.
前 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无论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都对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三四等网加密问题,如布网方案、平差方法等等,如何使其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以满足测图的需要,都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3.
The ratios of IM/IQ (microcline/quartz) and IC/IQ (calcite/quartz)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an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for loess and paleosol in the Brunhes normal polarity zone in Loehuan, Shaaux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the determined values,loesses in the Lochuan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weakly weathered soil-formation, moderately weathered soilformation and strongly weathered soil-formatian, and paleosols in the Brown se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black loam, carbonate brown earth, brown earth, leached earth and darkbrown earth. The least square evaluation of IM/IQ and IC/IQ ratios indicate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ratios of IM/IQ and IC/IQ de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athering soil.formation and pedogenesis during the accumulation of loes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se ratios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loess- and paleospl.format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4.
我国西沙群岛第四纪生物沉积物及成岛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o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Xisha archipelago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late Pleisloeene to Πolocene. Except for loose coral shell sand, they can be dividcd,according to petrological features, into coral reef limestone, phosphate-cemented foraminifera (or red aglae and Eehinodermate, etc.), calcarenite or calcirudite. All of them have been subjected to raring degrees of deuterogene alterations such as phosphatization, calcitization as well as dissolution and filling. The age of formation of the Xisha archipelago, i.e., the time it finally emerged from under the sea may be dealt with as: (1) Sand bars. (1.5-3.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ook shape about 2000--2500 years ago; (2) Coral reefs (3--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with the exception of rock islands) formed 400-5000 years ago,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igh sea level stage in the post-glacial period; (3) Rock islands(about 1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formed at late Pleistocene or earlier, which can probabl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 sea level period some 80000--125000 years ago.  相似文献   
65.
赵华  卢演俦  张金起  王宏 《地质科学》2002,37(2):174-183
对天津大直沽ZH2钻孔晚第四纪沉积物岩芯12个样品的红外释光(IRSL)测年及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细颗粒(4~11μm)多测片的红外释光(IRSL)技术对水悬浮沉积物的年龄测定有着巨大的潜力,渤海湾西岸全新世环境变化的IRSL年代可与14C年代相对比;2)大直沽ZH2孔所在地未见晚更新世海侵,并在距今约30 ka至约10 ka期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距今9.5 ka开始发生海侵,距今5.1 ka发生海退,距今4.4 ka海水已退出ZH2孔所在地,距今2 ka左右已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6.
阿尔金断裂东端的旋转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萍  卢演俦  陈杰 《中国地震》2004,20(2):134-142
在阿尔金主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发育一个反时针旋转构造——照壁山旋转构造,它是新构造运动期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运动的结果。结合前人资料,对照壁山旋转构造变形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构造转换是通过旋转构造变形来实现的。沿阿尔金断裂一系列旋转构造的存在和青藏高原东北缘旋转构造的发育表明,伴随青藏高原北部物质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运动,使旋转构造成为高原北部边缘带转换、吸收构造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选取了一个能概括各种平差方法的函数模型,即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详细推导了该平差法的计算公式和精度评定公式,证明了其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和精度评定公式可以应用于所有经典平差法和广义平差法,因此,可以称为平差的通用公式。为了说明由通用公式可以很方便地引出其他各种方法的公式的具体形式,本文又以经典条件平差、经典间接平差和广义平差中的滤波推估为例,从通用公式引出了这些方法的相应公式。  相似文献   
68.
陆相和海相地层的天文对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日常生活中有关时间的概念都是根据天体运动来确定的。例如,一天的长短是根据地球自转一周的长度确定的,一年的长度是以地球公转一周为依据的。在地质学中,能否依据天体运动来确定地层单位所包含的时间长度,从而进行地层对比呢?本世纪早期,Milankovitch提出,第四纪古气候变迁与地球轨道要素——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的变化有关的天文假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和探讨,这一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并已开始应用于第四纪海相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69.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构造期(距今约3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垂直变形幅度不大,而水平扭动幅度却可观;各个地壳块体在主压应力近于水平的区域应力场中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扭动或转动,产生以水平扭动、剪切破裂为基本特征的地壳构造变形,不同于早第三纪地幔上隆,地壳表层裂陷的构造变形形式。华北,尤其是河北平原和渤海地区,强震活动是在早第三纪引张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背景中地壳继续发生水平扭动及剪切破裂的表现。定量估价水平扭动的幅度和速率将有助揭示华北强震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北缘玉门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褶皱过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西部致使玉门砾岩强烈褶皱变形的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中重要的一幕。祁连山北缘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前翼发育的生长地层为认识玉门砾岩褶皱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对这套生长地层及其内部渐进不整合几何形态和结构的详细填图以及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认为玉门砾岩的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龄可能由东南向西北变小,其底界年龄在牛胳套剖面约4Ma,在青草湾西剖面约3.55Ma。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在牛胳套剖面起始于约3Ma,沉积速率由约260m/Ma变为170m/Ma,在青草湾西剖面起始于约1.2Ma。结合构造变形的样式、强度及侵蚀程度推断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是以约7.8km/Ma的速率由东南向西北侧向扩展生长的。发育在背斜前翼的多个退覆-超覆生长楔表明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由3~4个活跃期和平静期组成,这反映了祁连山及其北部前陆盆地内褶皱逆冲席体向前陆方向的不断扩展生长过程, 但并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整个祁连山或青藏高原多次垂直隆升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