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晋豫间黄河峡谷黄土状沙丘的光释光年代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通过对风陵渡-三门峡晋豫间黄河峡谷的地貌考察和1:50000 地形图(1970年)的分析,初步查明了黄河南岸黄土状沙丘的分布特征.选取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阌底约75m高的黄土状沙丘剖面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根据该剖面的粒度分布特点,选取中颗粒(40~90μm)石英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研究.采用简化SAR法测量样品的等效剂量(De),其中5个样品与SAR法测量的De值对比,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阌底剖面自上而下19个样品运用简化SAR法做了OSL年龄测定,其中8个还进行了4~11μm细颗粒石英简易多测片再生法(SMAR)OSL测年,两个粒级石英的OSL年龄测定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初步结果表明,晋豫间黄河峡谷阌底黄土状沙丘发育不晚于距今约5.5万年前,并延续到全新世初期,风沙堆积速率在3.2万年前后曾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2.
本文依据动态平差理论,运用线性、非线性变化的两种平差数学模型,对唐山水准网的12期(1967—1979)复测资料进行了各种方案的平差计算。 本文利用平差参数的统计假设检验,对唐山网震前9期平差结果进行了单点检验(t检验)和整体检验(平均间隙法和线性假设法),并划定了震前各个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异常区。 最后,本文仅从形变大地测量角度,探讨了唐山大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规律。  相似文献   
23.
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肃疏勒河冲积扇是面积达2400km2的一个巨型冲积扇,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区域构造上该扇发育在阿尔金主断裂、三危山断裂和南截山断裂组成的阿尔金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域。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沉积层序、地貌形态和构造变形等资料,该冲积扇可划分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老冲积扇扇顶紧靠阿尔金主断裂,由已显著构造变形的早更新统玉门砾岩组成;新冲积扇是在老冲积扇基础上发育的,扇顶已向下游移动到大坝附近,距阿尔金主断裂4km,主要由中更新统酒泉砾石和晚更新统戈壁砾石组成。疏勒河冲积扇发育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主要表现为:1)在第四纪早期,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兼逆冲运动,导致了由玉门砾岩组成的疏勒河老冲积扇扇头被左旋错动约8km,同时扇体,尤其扇头明显褶皱隆升,扇顶向山外移动;2)此后随着阿尔金断裂继续作左旋走滑兼逆冲运动,老冲积扇扇头又被左旋错动了约2km,总共左旋位移了约10km,并且扇顶下移了约4km,形成新的冲积扇;3)在冲积扇内从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沉积中心不断向下游移动,呈现向下游超覆沉积的特征,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祁连山隆升、向外扩展和侵蚀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4.
最小二乘解的一种直接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最小二乘解的直接算法,它无需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就可以求得问样的L和X。  相似文献   
2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大地震,形成了200多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的古地震研究对于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习性和大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校正感量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对映秀-北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擂鼓探槽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并对探槽中含有的炭屑进行了AMS14C测年。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校正的AMS14C年龄吻合,该地区与汶川地震类似规模的上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1±0.2)ka至(1.1±0.2)ka间  相似文献   
26.
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是光释光(OSL)测年中确定预热温度的常用手段,一般选择坪区温度作为OSL测年的预热温度。对于黄土细颗粒石英,无论采用单片再生法(SAR)还是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以10s为预热时间,其天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坪区间均为250~280℃,试验剂量的预热温度分布较广,如180~260℃。常规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需要耗费较长的实验室时间。通过对SMAR法测试数据的再分析发现,天然与再生剂量OSL信号校正强度的比值(N/R)随预热温度的变化与常规等效剂量坪实验中等效剂量随预热温度的变化有着相似的趋势,这样,N/R预热温度坪就可作为黄土样品细颗粒石英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的替代,为实验室OSL测年确定预热温度提供一个简捷途径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概括函数模型和它的通用公式的基础上,导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平差方法的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通用公式,并由此给出方差分量估计的通用公式和简化的通用公式。  相似文献   
28.
笔者曾于1987年冬和1988年夏初对深圳海岸带作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调查,对本区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及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作了初步估计。 从地貌类型看,深圳海岸带可分为“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它们大体以深圳河口北东向深圳断裂带与海岸带交汇处为界,界西为“平原海岸”,仅蛇口半岛南端例外,界东属“山地海岸”,特点是岸线曲折,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长武剖面最近35万年来陆生蜗牛化石的高分辨率研究,揭示出喜温湿和喜冷干蜗牛种类分别存在不同的变化周期:喜温湿类蜗牛化石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存在明显的41 000a和23 000a周期,与地轴倾角和岁差(低纬度太阳辐射)的变化周期有关;而反映冬季风变化的喜冷干蜗牛种类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其主要为0.1Ma和41 000a的周期.冬、夏季风的变化与地轴倾角41 000a周期都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但与地球轨道的岁差(19 000~23 000a)及偏心率(0.1Ma)的周期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在轨道尺度上冬、夏季风之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简单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0.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块体相对运动的黄土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景观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论述了玛纳斯湖群景观第四纪以来的迁移演化过程,分析了玛纳斯湖景观动态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评价了玛纳斯湖景观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角度提出了保护绿洲和荒漠生态环境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