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黄海4个沉积岩芯的热释光测年及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热释光技术对南黄海4个柱状岩芯样品进行测年,结果与其他方法所获年代相符甚好;并综合岩性、古地磁和~(14)C等资料对该海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对此,初步确定其全新世地层厚度变化于十几厘米至几米之间。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基于国产全站仪和PDA的隧道断面测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结合工程案例总结了地铁隧道断面测量的方法,对相关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开展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对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本文选择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为研究案例,进行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时间的推进,社区居民从个体层面对旅游业的依赖日益加强.2)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推进,居民更加重视和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这反映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关注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由形式转向本质,由经济转向文化,由物质转向精神.3)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时间变化涉及个体、景区、政府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4.
地表参数对T106模式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LSCP的土壤湿度、植被和NOAA的实时雪盖、海温资料, 通过改变T106模式的地表参数及改进地表通量计算方法, 探讨了地表参数对T106谱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地表参数及地面过程对T106模式的预报结果有较大影响, 试验方案改进了模式的预报效果, 尤其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报, 如对副高特征值588 dagpm线北界和西伸脊点、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以及副高整体进退预报都比业务模式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因子探讨,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双周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论述影响生命周期的内在、外在因素及作用机制,阐释了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深化了旅游地演进规律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普陀山已走过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演化与调整验证、支持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了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7.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的详细研究,将二叠系孤峰组分为四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跨时平均约1.25Ma,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侵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深变浅的进积型旋回。  相似文献   
78.
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海岛型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海岛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舟山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的群岛,是典型的旅游资源复合型旅游地,海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该文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具体阐述了舟山群岛的旅游资源要素结构、旅游交通结构、旅游集散地以及核心景区普陀山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三种途径:1)旅游资源的空间串联整合和并联整合;2)旅游交通及线路整合;3)动态旅游产品的整合——旅游节事活动。  相似文献   
79.
对1991-2003年前汛期(3-6月)三明市所属11个县(市)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三明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与前期降水的关系,发现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规模与持续降水过程、暴雨量等的关系十分密切;三明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前汛期,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89%,并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占...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9年冬季四川省入冬后最大的一次浓雾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雾区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的相对湿度也接近实况.利用成都双流机场的实测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分别用确定性和概率性方法获得能见度(Vis)和相对湿度(RH)的参数化方案,用模拟的相对湿度来估算能见度.研究结果表明,概率为5%的Vis-RH的参数化方案在浓雾过程中估算的能见度最为准确,可以为今后能见度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