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61.
通过处理重庆GPS观测网2008年2月—2010年10月的观测数据,得到该地区12个测站的汶川地震同震位移、地震前后跨断层基线时间序列,及相对于WUHN站的水平运动场和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下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同震水平位移最大达到24 mm,最小达到7 mm;汶川地震后重庆地区地壳运动整体平稳。  相似文献   
62.
????1999??2007??2009??2011???GPS???????????????????1999??2007????????????????????????????????????????С?????????С????????????2009??2011???????????????????????????????????????????????????????????????????????? 1999??2007?????????????60??10 -9/a??λ??????????山?????????-????????-???????????????????????2009??2011??????????????????????????????????????????????????????????С?????????Χ????????????60??10 -9/a??????????1999??2007???????????????????????????????????????????????????????????????????????2009??2011?????????η????????????????????????????????????20??10 -9 rad/a??С??4??10 -9 rad/a?????????????????????4??10 -9 rad/a????25??10 -9 rad/a?????????????????????????????????????40??10 -9 rad/a????Щ???????????????????α???????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积累了十余年的GNSS观测数据.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框架下的运动场和应变量,对汶川地震前后两个时段的结果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4.
GPS资料反映大震前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水平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水平形变观测与处理结果,分析了汶川、玉树地震前后该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得出:(1)1999~2007年水平运动的大小与方向变化明显,但清晰有序,相对运动一般在15mm/a以内,2009~2011年的水平运动轮廓虽然与1999~2007年相似,但变化可辨,主要体现在震源较近的地域;(2)1999~2007年的主压应变优势方向为南东—北西向,有序与一致性较强,值域一般在(±35~38)×10-9/a之内,最大主应变区呈带状分布于祁连构造带上,2009~2011年最大主应变的大小及空间分布则有一定的差别,震中附近最大约为180×10-9/a,但主应变方向与1999~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3)1999~2007年最大剪切应变率大小的空间分布呈北西向条带状,较大值域的条带为祁连构造带达27×10-9/a,2009~2011年最大剪切应变率的空间状态不同于以前,最大值位于震源及其附近地区接近120×10-9/a,其他区域相对较小;(4)1999~2007年的旋剪形变呈北西向条带左、右旋交替的分布状态;2009~2011年则没有如此清晰,最大值也位于震中及附近地域。总之,震后区域形变场有较大的调整,可能还在继续中。  相似文献   
65.
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解算方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伟  武艳强  章力博  朱爽  孟宪纲 《地震》2014,34(4):136-142
针对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设计了三种方案,其中方案1(区域方案)将测站按区域划分为6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55个测站;方案2(大网方案)分为3个测站全国分布的子网,每个子网包含100 个测站;方案3(小网方案)分为8个测站全国分布的子网,每个子网包含55个测站。按照上述三种方案分别处理了陆态网络2010年第110天至2013年第103天的观测数据,从测站时间序列、点位水平速度场、两点间基线长度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案解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方案解算结果存在差异但差异量值较小。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和计算耗时等因素,讨论了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方案的选取。  相似文献   
66.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Euler vectors based on GNSS horizontal movement field, the number of estimated parameters can affect Euler vector results. This issue is analyzed through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practical example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uler vectors in different solving models is deduced. Meanwhile, based on GNSS horizontal movement field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4 to 2007, two common models ( RRM and REHSM) are us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solving models on Euler vectors and the follow-up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in a block's entire rotation can reach 2. 6mm/a, and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horizontal movement are different using different kinematic block models, and thi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nalysis of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67.
处理了天津地区GNSS观测网和部分陆态网络及周边IGS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前后天津地区的地壳运动,并研究了此次地震对天津地区地壳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2011年日本MW9.0地震对天津地区的影响主要是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影响不大;水平向同震位移中EW向明显大于NS向,位移量为8.5~10.1 mm;结合区域基线向量的差异变化可以看出该地震对天津地区起到了一定的拉张作用;地震前后测站水平向运动速度差异不明显,约在0.1~2 mm/yr之间。  相似文献   
68.
利用汶川地震后、芦山地震前3年时间(2010.30—2013.30)的GPS连续站时间序列结果,采用T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对龙门山断层中南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动态演化进行了反演计算与分析,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后断层中段的愈合过程和西南段的大震背景。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震中周边破裂区域的闭锁程度逐渐增强,由2010年基本处于蠕滑状态,至2013年处于较强闭锁状态;闭锁范围也逐渐增大,由汶川震中西南方向逐渐趋近震中位置,表明该部分断层正在快速愈合。汶川震中北东方向的大部分破裂区域依然处于蠕滑状态,表明该部分断层还未开始愈合。②芦山地震震中附近及其西南方向断层一直处于强闭锁状态,且完全闭锁区域的滑动亏损速率逐年减小,可能表明愈合区域分担了部分巴颜喀拉块体对四川盆地的挤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龙门山破裂断层不同段震后愈合过程和活动特征都有显著差异;处于强闭锁状态的龙门山断层西南段,在挤压弹性应变快速积累的情况下,发生大震的背景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9.
中国东西部地区震后形变有效松弛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及脆性转换带上的断层蠕动及其深部黏滞流对震后地表位移的影响,对5次大地震的震后垂直位移进行了最小二乘反演,并估计了有效松弛时间。反演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差异很大,其中唐山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最长(10.3年),邢台地震次之(4.4年),而西部通海、炉霍、共和等3次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则仅为2年多。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上地壳厚度不同以及下地壳、上地幔黏滞系数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70.
正作为控制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断裂带介质力学性质与断层面上的滑动速率及应力状态、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以及强震危险性判定等密切相关。从物理上,断层力学性质可以理解为断层面两盘之间的摩擦系数或断裂带的剪切模量,但这一参数很难从野外观测的角度定量给出。研究中通常通过以下两种确定方式,一种是根据地质上关于断层活动的认识做定性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