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相似文献   
22.
南黄海灾害地质及地质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浅地层剖面、卫星遥感及钻孔资料,研究了南黄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分布,编制了南黄海灾害地质图。南黄海灾害地质类型很多,包括活断层、地震、海岸侵蚀、海岸淤积、沙波、现代潮流沙脊、古潮流沙脊、水下三角洲、古三角洲、古河道、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埋藏古三角洲和埋藏古湖沼洼地等。它们的分布范围很大,特别是在122.5°E以西的海域和海岸带地区,海洋灾害地质类型分布密集。晚更新世以来黄海地区发生了3次大规模海进,3次海进之间还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退成陆过程,这些过程决定了南黄海海域复杂的海洋灾害地质类型及分布。南黄海众多的灾害地质问题将会对海底工程建设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3.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崂山花岗岩大型气泡状晶洞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崂山A型花岗岩中发现了一些大型气泡状晶洞,最大的直径可达3.1m,远超过以往报道过的花岗岩晶洞。这一发现,不仅对研究崂山花岗岩形成的原生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揭示了崂山花岗岩"天然石臼"的真正成因。同时,从洞穴学角度也肯定了一种新的洞穴类型的存在。花岗岩大型气泡状晶洞是珍稀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5.
南海灾害地质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将南海灾害地质按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3个系列,及新构造灾害地质、重力灾害地质、侵蚀-堆积灾害地质、流体-塑性体灾害地质及结构不均性灾害地质5个类型进行了论述,系统探讨了活断层、滑坡、沙丘、浅层气、古河道等发育的区域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26.
编制1∶200万南海灾害地质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是目前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急需图种."九五"期间,HY-126海洋勘测研究专项下达了编制南海1∶200万灾害地质图任务.编制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无规范可循.文章仅就海洋灾害地质图的性质、任务、内容,灾害地质分类、编制方法,以及图面反映的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泥河湾层古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几乎所有关于泥河湾层的著述中,皆或多或少地涉及泥河湾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问题.早在二十年代,Barbour,G.B.和Licent,E.等人,即根据泥河湾动物群的性质,认为泥河湾期相当温暖湿润,同时也指出该层上部的蒸发岩,标志着后期气候变干的趋势.六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等单位,对湖盆演变及其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等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近年来微体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古气候信息.周昆叔研究了红崖南沟剖面下部孢粉谱,认为这里记录了一个“冷期”.刘金陵(1980)研究了虎头梁剖面下部孢粉谱,认为它代表一种“凉——北方型”气候.任振纪研究了蔚县142钻孔孢粉组合,认为泥河湾层记录了三个“冷期”.汪品先等(1975)在东窑子头发现的有孔虫  相似文献   
28.
本文就最近几年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残留沉积、沙漠化、古河道、长江古三角洲、海底台地等),以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29.
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主要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岩土与地层结构、海平面上升、地球化学、风力灾害等地质因素,具有复杂、连锁和差异性空间分布的特征。根据验潮资料,近百年来我国海平面上升19~20cm,上升率为2~3mm/a。整体以海平面上升为主,但也有岸段下降,主要是山东半岛,平均速率为-0.13cm/a。预测2050年上升幅度:天津70~100cm;黄河三角洲40~50cm;长江三角洲50~70cm;珠江三角洲40~60cm。地面沉降大部分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我国96个地面沉降城市和地区中80%在沿海地区,如天津、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嘉兴、宁波、湛江、台北等。累计沉降量为460~2780mm,沉降速率10~56mm/a。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我国70%砂质海岸和大部分淤泥质海岸发生侵蚀。这种态势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明显加强。海岸侵蚀主要有区域环境变化、河流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海岸人工采沙等因素。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介绍了关于我国陆架沙的三种成因模式,即残留沉积模式,沙漠化成困模式和潮流沉积模式。三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审视了陆架沙质沉积在因,推动了陆架沉积研究的进展,实际上陆少沉积是多在因的,就物质而言,有些还是多轮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