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32.
72 ka BP左右的强降温事件是末次冰期最大的气候突变事件,且同时期发生了第四纪以来最强的火山喷发——Toba火山喷发,后者在此次强降温事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一直是古气候学界研究的热点。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评价火山喷发的环境效应,进一步完善末次冰期突变事件的成因机制。系统回顾深海岩芯、极地冰芯、洞穴石笋、黄土、湖泊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这些记录对72 ka BP左右的强降温事件和/或Toba火山喷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描述,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从72 ka BP左右的强降温事件和Toba火山喷发的时间上,以及火山喷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机理上看,Toba火山喷发确实对这次强降温事件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这个影响在格陵兰冰芯记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得到了气候模拟的进一步支持。然而,部分低纬海洋记录研究表明,Toba火山喷发前后气候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至少低纬地区的气候不如高纬地区变化明显。古生物研究同时显示出Toba火山喷发并未对其生存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由此可见,72 ka BP左右的强降温事件驱动机制及其对Toba火山喷发的响应程度尚存争议。今后的研究应重视提高气候记录分辨率和探测Toba火山喷发证据的研究,从解剖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入手,进而建立气候模式与火山效应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明确“72 ka事件”驱动机制及其对Toba火山喷发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中国泥炭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变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分析了中国泥炭记录的古气候演化研究的区域范围,当前主要以东北哈尼、青藏高原的红原、神农架大九湖以及华南定南大湖四个位于东部季风区的研究工作最为集中。泥炭沉积高分辨率综合信息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冷暖干湿变化既有一致性又表现出区域差异,末次冰消期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华南地区都表现出冷偏湿的气候特点,而青藏高原却为冷偏干或凉偏干;Younger Dryas(YD)事件之后,全新世早期和中期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华南地区气候总体以温湿为主要特征,而东北地区有效降水减少,到全新世晚期,呈现出干旱的变化趋势。并对B~A事件,YD事件,8.2 ka 以及4.2 ka等重大气候突变事件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今后应拓展与重建更多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对比,加强泥炭沉积及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重视和提高大气沉降泥炭档案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碳循环机制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4.
黄瓜瓜条达到正常成熟所需生长天数受温室气候环境的制约。上海引进自控温室荷兰黄瓜生产 ,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合理调控 ,达到适期上市 ,实现增产、降本、增收。本文研究了自控温室荷兰黄瓜坐果规律与温室环境的关系 ,揭示了影响黄瓜果实生长期和化瓜的温室气候环境因子 ,同时探讨了相应调控措施 ,为创造适宜温室气候生态环境条件提供依据。1 试验基本情况选用NEVADA ,K1 43 3黄瓜品种 ,于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6月在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分秋、冬、春三季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密度 1 3 0 0 0株 /hm2 。每…  相似文献   
35.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46.35±0.55Ma和140.95±0.45 Ma,与前人多次获得的金堆城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41±4~127±7 Ma下限值一致,显示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略滞后于岩体,成岩成矿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的同一成岩成矿系统中,与发生于1  相似文献   
36.
TectonicEvolutionofTertiaryBasinsinCircum┐PacificBeltofChinaandTheirGeodynamicSeting*LiSitianYangShigongXieXinongFacultyofEar...  相似文献   
37.
Geo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Songliao,BohaiwanandJianghanBasins,EastChina*LiuTianyouShiXuemingDepartmentofGeophysics,ChinaUniv...  相似文献   
38.
DynamicalProcesandGenesisofLateTriasicSedimentFilinginOrdosBasin*JiaoYangquanLuZongshengZhuangXinguoYangShigongFacultyofEarth...  相似文献   
39.
我国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于1992年将超大型矿床基础性研究列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确定了超大型矿床的定义和分类原则,发现了超大型矿床在矿化类型上的选择性和局限性,我国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克拉通边缘,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壳厚度急变带,碳酸岩系向碎屑岩系过渡带是超大型矿床产出的有利宏观背景;立足于寻找超大型矿床,提出了6个新的成矿域;确定了我国东部喜山期和南方晋宁期对金属成矿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对邻国超大型矿床成矿带和成矿类型向我国延伸的可能性以及超大型矿床与矿床密集区时空展布及成因上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独立银矿床及成矿带概念,对我国当前开展的超大型矿床基础研究作了概要介绍,简要评述了当今国际上超大型矿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0.
喻自凤  余晖 《气象学报》2009,67(5):851-863
文中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了台风泰利的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天气形势和降水都与观测基本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真实的天气过程.再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H_2)对登陆台风泰利降水的诊断能力,结果表明它对深入内陆的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而对刚登陆前后的台风降水诊断能力不如经典螺旋度.特别地,H_2在提前1 h时与泰利降水达到最高相关系数,且在提前1-5 h时,它与降水的相关性比经典螺旋度的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预示降水增幅的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刚登陆前后,泰利台风中心850-200 hPa的风场垂直切变较小(约5 m/s),其最强降水出现在路径右侧300 km半径范围以内,与低空的正温度平流、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等无明显的关系,而低空相对涡度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的变化,这是经典螺旋度与降水在这一阶段相关性优于H_2的主要原因.而在深入内陆后,台风泰利本体环流减弱,受北部西风槽的影响逐渐增强,环境风场垂直切变迅速增大,发生强降水的庐山和大别山区处于顺垂直风切变方向左侧.在东北向的垂直风切变情况下,庐山和大别山强降水区上空有向东的高空急流出流,强高空辐散诱发垂直次级环流,从而激发对流,形成强上升运动区,因此H_2的诊断优势在这一阶段表现得最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