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选取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迁移峡谷群中典型陆坡限制型峡谷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力活塞样在峡谷头部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地层中揭示出了5个泥质砂层,其砂粒成分包括石英、生物碎屑和较高含量的有孔虫。研究发现,这些富有孔虫砂层不仅表现出底部侵蚀、定年倒置等重力流沉积特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牵引流特征,包括:1)累积概率曲线图与C-M图显示砂层中的粗粒沉积物表现出滚动搬运过程;2)滚动和悬浮组分颗粒分选性较好;3)部分位置可见顶、底岩性突变面和双向交错层理。综合以上证据认为,南海活跃的深水底流对先期重力流沉积的改造可能是形成这些砂层的内在机制。同时,结合三维地震揭示的峡谷内沉积物波以及南海现今水流实测数据,认为峡谷内改造沉积物的底流主要来源于活跃的内波内潮作用,而砂层层理厚度的周期性变化与浮游有孔虫的大量富集可能均是该过程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02.
刘甲美  高孟潭  陈鲲 《地震学报》2015,37(5):865-874
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考虑地形放大效应的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地震动参数. 本文使用自贡地形影响台阵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主震加速度记录, 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阿里亚斯烈度以及90%能量持时随地形高度的变化, 探讨了地形效应作用下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烈度与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① 地形场地对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烈度均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地形放大效应较为复杂, 其整体上随台站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平向的放大效应大于竖直向. 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为1.1—1.8, 阿里亚斯烈度的放大系数为1.2—3.3; 竖直向相应放大系数分别为1.1—1.3和1.2—1.7. ② 地形对地震动持时也有一定的放大效应, 但不同高度、 不同分量的放大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其放大系数均约为1.3. ③ 阿里亚斯烈度和峰值加速度均能很好地表征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与地震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与峰值加速度相比, 阿里亚斯烈度综合了地震动的多方面特征, 可以更好地表征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与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3.
中牟县雁鸣湖湿地是郑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黄河文化、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使其旅游价值极高。通过对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4.
<正>2004年3月30日,在"十送红军"的音乐声中,李荣江同志戴着大红花,从台州市政府广场出发,来到了我们干江镇垟岭村担任起了农村工作指导员。老李说,在来垟岭之前,他自己翻看了地图,得知垟岭村是在一个偏僻的山头,当时心里确实有点沮丧,  相似文献   
205.
多传感器不同分辨率遥感数字图像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日益增多的多传感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字图像数据,提出其综合利用和尺度转换的有效方法。其中,作为尺度上推 (scaling-up) 技术,本研究选择IHS和小波分解变换两种数据融合方法,应用Landsat ETM+数据和IRS-1C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发现: IHS方法操作简单,对两种待融合的图像的像元大小和像元数 (bit数) 的依赖不是很高,而对原始图像光谱信息的依赖很高,因此适用于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融合上,其缺点就是不能够更多的保留原始多光谱数据的光谱信息。小波分解变换 (WD) 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多光谱传感器的所有光谱信息,但是在重采样中对两种待融合的图像的像元配准的要求很高,因此比较适合于对同一传感器的多光谱数据与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上。作为尺度下退 (scaling-down) 技术,通过探讨将札幌野外实验站点数据镶嵌到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问题,提出像元级尺度扩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对NDVI图像进行扩展时出现混合像元的识别方法。应用AVHRR, MODIS, ETM+和ASTER的NDVI图像数据进行了像元尺度的扩展研究。得出: 对不同传感器的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之间进行像元级的尺度扩展后,能够较好地识别出不同地物的分布边界,较好的分辨混合像元,因此其结果可用于对不同地物分布特征的分类研究或土地覆盖变化中的时间序列变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6.
蒋奇  隋青美  张庆松  崔新壮 《岩土力学》2006,27(Z1):315-318
针对隧道施工和运行长期监测的需要和当前的岩土监测所用电磁传感器的不足,基于分析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监测原理和实现方法,在直径为22 mm的普通螺纹钢上设计和制作了隧道应力应变监测用的FBG锚杆传感器,并分析FBG探测锚杆轴向应变的原理。通过试验室和公路隧道现场对已制作的FBG锚杆进行动态测试与应用,效果良好,并突出了FBG锚杆传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大、结构简单和能在野外岩土结构工程进行长期有效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7.
厦门马銮湾富营养化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分析研究了两轮调查(1992-05-1993-01、1993-08-1994-05)期间的10航次采样.结果表明厦门马銮湾富营养化水域的浮游植物具有种类少(仅发现66种)、丰度高(网采密度:21386×104-110136×104个/m3;水采样品密度:1150.7/cm3;叶绿素a平均含量达6.67mg/m3)和种类多样度(H')、均匀度(J)都较低(分别仅为0.78和0.28)等特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时空波动显着,且主要受羽纹硅藻柔弱菱形藻(Nitzxhia delicatissima)支配,并与PO43--P和COD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8.
充分利用POI(Point of Interest)、OSM(Open Stree Map)、人口密度1 km分辨率数据、土地利用10 m分辨率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以信阳市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Getis-OrdGi*等方法对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自然村落在各个县域的数量分布上不均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水源、道路、人口、乡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与坡度未呈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9.
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采用水体指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1988—2018年那曲市双湖县其香错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该湖泊近31 a内水域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R2=0.88,P < 0.001),31 a内增长了33.37 km2,增长率为18.03%;从空间上分析,其香错在近31 a内湖泊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展,其中在东、西方向和北部变化尤为显著。湖泊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蒸发量显著减小,冻土深度也明显减小。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湖泊补给水源的增加和湖泊水容量的增大,最终导致湖泊面积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210.
胡实  韩建  占车生  刘梁美子 《地理研究》2020,39(7):1680-1690
高时空分辨率降雨数据的获取对陆地水循环研究至关重要。遥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虽然能有效再现降雨的空间格局,但存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以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海拔高度为自变量,通过构建太行山区GPM降水(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Mission)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到了2014—2016年研究区1 km分辨率GPM降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被指数和海拔高度构建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太行山月尺度GPM降雨数据进行尺度下延,在提高GPM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留了原始数据的观测精度。考虑NDVI的时滞性提高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降尺度效果,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不考虑NDVI时滞效应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降尺度结果与站点实测数据的确定性系数更高,RMSE更低。冬季降雨与第二年春季植被NDVI的关系较为密切,虽然采用第二年春季的NDVI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降尺度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冬季降雨的降尺度效果,但基于植被指数和海拔高度构建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更加适用于植被生长季GPM降雨数据的降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