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火成岩物质来源与二元混合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2.
岩浆长期分离结晶对岩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在岩浆长期分离结晶作用的模式,由于晚期残留熔体相对于早期结晶相其Rb/Sr比增高,当有一定滞留时间条件下,将导致晚期结晶相~(87)Sr/~(86)Sr初始比增高,因而在一个复式岩基内会形成具有不同锶同位素初始比的多个岩石单元。文中以安徽地洼阶段的黄山一狮子岭岩体为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其初始岩浆(?)=0.7122,(Rb/Sr)0=3,该岩浆的80%分离结晶形成黄山岩体,其(?)=0.7143(t=130Ma),其余20%的残余熔体结晶后形成狮子岭岩体,其(?)=0.7180(t=123.1Ma)。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西南和东南亚领域内存在一条南北延伸的花岗岩岩基带,滇西的临沧岩体(LG)和平和街岩体(PMG)是这一巨型同碰撞岩基带最北段的二个岩体,出露面积共约11000平方公里。具壳源(S型)花岗岩许多特征。根据Sr、Nd同位素的上陆壳一下陆壳两端员混合摸拟,这两个岩体的源区岩石相当于由70—80%上陆壳物质加上20—30%的下陆壳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根据Rb、Sr、Rb/Sr等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比值在部分熔融中的行为,计算了这一源区物质约30—35%的部分熔融形成当时的平和街和临沧岩体的初始岩浆。  相似文献   
54.
华南四种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华南花岗岩分为如下四种成因类型。1.幔源型花岗岩,与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共生,以花岗闪长岩为主,ε_(Sr)通常为负值(-29.8,N=11)。2.改造型花岗岩,以普通花岗岩为主,ε_(Sr)大于120(平均216,N=64)。3.同熔型花岗岩,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中等ε(Sr),值(平均为46.9,N=42)。4.A型花岗岩,可进一步分为魁岐亚型和黄梅尖亚型,前者以富硅、富碱的钾长花岗岩为主,后者以石英正长岩为主,其ε_(Sr)值与同熔型的相似。文中给出四种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并讨论其相互区分的某些岩石化学准则。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野外11条勘探线剖面,72个钻孔岩心的地质编录和室内500多块薄片的系统观察,将岩背锡矿围岩蚀变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蚀变带,即黄玉石英化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化带和绢云母石英化带,并对各蚀变带主要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蚀变岩氟含量很高,热液中氟的存在有利于Sn,W,Cu及REE的迁移和富集,含氟流体是导致蚀变岩Sn,W,Cu的富集和REE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94),高F/Cl值(146-303),高Rb/Sr值(5-122),高的不相容元素丰度(Sn=313×10-6-1042×10-6)而相容元素丰度较低(Sr=10×10-6-28×10-6),稀土配分呈海鸥型,成因上应是S型含锡斑岩。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 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慢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慢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讨论了取自黄山-太平花岗岩基-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和不同成因岩体的波谱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能鉴定并建立黑云母中主要阳离子成分与吸收键特征以及黑云母的谱学特征,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型。  相似文献   
59.
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早期广东腊圃花岗岩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出露于广东省从化市南的腊圃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占地面积约500km2,由钙质角闪石(0.5%),黑云母(11%~13%),斜长石(An35~41,29%~31%),隐纹长石(24%~31%)和石英(36%~37%)组成,含富Ca,Ti副矿物褐帘石和榍石等。根据颗粒锆石U-Pb定年,其定位时间为163±2Ma(中侏罗世)。化学成分上为弱过铝质(平均A/NKC=1.043),富K2O(平均4.7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ΣREE=(180~460)×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明显亏损,具有大的(La/Yb)N值(平均19),说明熔融作用是在下地壳深度进行(p>108Pa),石榴子石是主要的残留相矿物。多种源岩示踪方法指出,形成腊圃岩体岩浆的源岩是变硬砂岩或变角闪岩(包括变火成岩)。模拟计算显示,下地壳深度的该类源岩55%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腊圃花岗岩岩浆有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Sr,Nd同位素成分测定表明,岩石具有较高的ISr值(0.7124~0.7155)和较低的εNd(t)值(-11.18~-11.54),模拟计算显示,这显然是一种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0.
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浙江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流体的一系列研究.从流体角度探讨了洋滨斑岩锡矿的成矿机理。本区沸腾流体包裹体的形成压力约为25~40MPa,主要成矿深度约为0.76~1.22km,说明含矿岩浆是在浅成一超浅成环境下侵位的,由于压力突然降低及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导致流体沸腾,加速矿质沉淀。流体包裹体中多种子矿物的发现及各相成分分析结果充分表明当时有多种不混溶流体被同时捕获,且不混溶的岩浆-流体富含成矿元素,进一步证实了洋滨斑岩锡矿属岩浆-大气降水混合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