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刘志宏  王芃  沙茜  万传彪  高军义 《地质学报》2010,84(9):1275-1283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的中段,跨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和索尔库里盆地三个构造单元,阿尔金斜坡带总体上表现为大致向南倾斜的斜坡,是一个在三位空间上变化的曲面,其包络面的走向与阿尔金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阿尔金斜坡带由与阿尔金断裂伴生的轴向近东西、靠近断裂逐渐向其收敛的背斜构成,在阿尔金山前表现为一系列斜列鼻状构造,在空间上呈宽缓的、隆拗相间的有规律性变化,在大部分地段表现为由堆垛式双重构造自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大型背斜的前翼。根据背斜前翼生长地层确定阿尔金断裂自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38Ma)开始形成,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活动状态。在下干柴沟组上段至上油砂山组沉积时期(38~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较小,自狮子沟组沉积开始(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2.
太古宙构造研究倍受地质学家们重视,它对研究大陆岩石圈乃至整个地球形成和演化,创立地球动力学模式具有重大地质意义,近年来,太古宙构造研究取得巨大进展,通过对世界上一些经典地区研究,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认为太古宙克拉通内的高级区和绿岩带及其内部都是由异地构造层或地体水平拼贴形成的,尽管太古宙克拉通的大地构造模式众多,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板块构造模式在太古宙构造演化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温度、盐效应、晶体用量和搅拌速度对氯柱硼镁石在水中溶解过程及相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复盐属不同步溶解,先溶脱MgCl·6H_2O,生成中间产物MgO·B_2O_3·4H_2O,随后发生相转化和结晶过程。最终产物在10—50℃时是多水硼镁石,在60℃时是柱硼镁石。提出了相转化机理,计算了溶解度、溶解热等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4.
白垩纪-早第三纪花岗岩类和与之同时形成的火山岩在日本西南部的内带中广泛分布。人们认为中新世时,在日本岛弧西南部从大陆分开,导致日本海扩张之前,这种强烈的中性-长英质岩浆作用已经取代了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特征。花岗岩类岩石的放射性年龄和岩石中的Sr、Nd和O同位素比率都表现出区域性变化。在中央构造线和日本海之间,按照Sr和Nd同位素比率,将花岗岩类岩石分成三个带(南带、过渡带、北带)。北带的花岗岩类和与之伴生的辉长岩,具有较低的初始Sr同位素比率(0.7048~0.7068)和较高  相似文献   
15.
冶山岩体位于苏皖交界处江苏境内,下扬子地块东北部,为一大致呈“V”字形的岩株。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西北边缘见石英二长岩、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冶山侵入体的形成年龄为128.0±1.5 Ma,属于早白垩世早期。冶山侵入岩为一套富硅(SiO2为63.34%~66.44%)、富镁(Mg#为50.6-57.6)、钙碱性(σ为2.54~2.69)、准铝质(A/CNK为0.867~0.946)岩石;具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无明显-弱正Eu异常、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a、Nb、Ti等高强场元素、高Sr/Y和(La/Yb)N比值等特点,与C型埃达克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锆石Lu-Hf同位素证据显示,冶山埃达克质岩具有较低且均一的εHf(t)值(-15.76~-18.54)和较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t(DM)C(2170~2340 Ma)。结合前人Sr-Nd-Pb同位素、地球物理学等资料,认为冶山侵入体可能来源于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源区混入地幔组分,形成于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活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2500Ma);陆—陆碰撞阶段(2550~2450Ma);伸展作用阶段(2500~2400Ma)。  相似文献   
17.
姜继圣  刘志宏 《岩石学报》1997,13(3):346-355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划分为变质上壳岩、中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变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变质基性岩四个岩石单元。通过对上述岩石单元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其形成时序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演化轮廓,即在中晚太古时期,本区经历了由玄武安山岩和英安岩双峰式火山建造为主体的上壳岩系的形成阶段,并于2.6Ga遭受角闪岩相变质;随即伴有大规模的TTG深成岩浆活动,晚太古末经历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至早元古初期,深熔成因的钾质花岗岩侵位,区内已存的早期变质岩石受到该期钾质岩浆的交代改造,并在其成岩之后遭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18.
在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存在的两种类型韧性剪切带,即逆冲型和伸展型剪切带。除变质程度不同外,南部和北部构造片体中的角闪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与中部构造片体中的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它们形成于同一变形过程,是造山作用早期地壳拼合阶段的产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整个造山带都有分布,与造山作用晚期显著增厚的地壳发生大规模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711雷达、地面和高空资料,对1996年7月5日发生在鲁北和鲁中的强对流风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强风暴天气产生在低层暖湿、中高层干冷,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有利条件下,能量锋区和中尺度辐合线对强风暴的形成、发展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库水硼镁石难以形成,柱硼镁石在室温附近难以得到。通过从浓缩盐湖卤水中得到的复盐2MgO·2B2O3·MgCl2·14H2O在H3BO3或MgCl2水溶液中的溶解相转化实验,在室温附近获得了这两种镁硼酸盐。在此实验基础上,推测了青藏高原盐湖中库水硼镁石和柱硼镁石矿物可能的形成过程及反应机制,并指出复盐相转化成盐为青藏高原盐湖所有镁硼酸盐沉积矿物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实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