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陆块南缘凤台组的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凤台组具有海底扇的沉积模式。根据凤台组的沉积分布特征,其总体为海底扇的水道沉积。这一水道相似于陡倾大陆边缘的海底峡谷,其产生可能与断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2.
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的踪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厘清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确认了以反转断层及相关褶皱为主导的挤压型构造是塔里木近南北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发生发展于大陆内部,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和等距性、延伸的线性和断续性、纵深的陡倾性和穿透性、主断面的逆冲等特征。它的发育通常是基于先存的NS(—NNE)向张裂带和NNW(—NW)或NNE(—NE)向剪裂带,前者多演化为大、中型南北向构造,而后者多演化为中、小型南北向构造。近南北向构造的反转断层呈现为伸展—走滑—挤缩的演化顺序;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其驱动力主要源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西的推挤动力。近南北向反转构造是种复合型的封闭性构造,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3.
南华北东部徐淮地区新元古界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层特征、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研究了南华北东部(徐淮地区)新元古界作为烃源岩及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徐淮地区新元古界有机质丰度低,母质类型为Ⅰ型干酪根,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青白口系刘老碑组和南华系贾园组—魏集组两套烃源岩,后者又细分为贾园组—九顶山组和张渠组—...  相似文献   
44.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地质科学》2010,45(4):1098-1110
北疆地区卡拉麦里洋盆关闭后,两侧陆块处于松散拼贴状态,发育了陆间残余海盆,表明该缝合带是通过软碰撞作用形成的;后碰撞期,沿缝合带发育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近年来的油气勘探表明,这些后碰撞火山岩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本文对卡拉麦里缝合带多个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期幔源岩浆底垫和火山活动有利地促进了该区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后碰撞期的构造演化与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油气盖层的发育等紧密相关,同时还通过断裂、不整合和反转构造等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保存,这些都为形成火山岩油气藏创造了有利条件。卡拉麦里缝合带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油气藏主要位于石炭系顶面的风化壳内,滴南凸起中西部是最有利的地段,五彩湾凹陷残余构造高点也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5.
构造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早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思想是“经受着变形的岩石可以发生化学变化”( Sorby,1863).经过长期、广泛和深入研究,相继提出了应力矿物、构造变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改造成矿、构造相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概念和认识,揭示了构造作用在控制岩石形成和变形过程中还影响其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分异和成矿等,推动了大地构造、区域地质、...  相似文献   
46.
谈迎等著的《CO2气藏的气源和成藏及预测》一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天然气地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之一,将于2009年二季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天然气地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戴金星院士的主持指导下,取材于中心主任刘德良教授具体负责的4个相关专题报告,即:“郯庐断裂带无机成因天然气研究”,“松辽盆地CO2气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47.
为求算经受动力变质作用岩石释放CO2的能力,特选择变碳酸岩区的一条脆韧性断层岩,对其进行构造蚀变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求得每100克碳酸质母岩在蚀变反应过程中可释放33.90克CO2气体分子,其质量占母岩质量的1/3;流体在岩石动力蚀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形成历时时限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然后 ,用等浓度线法和晶胞参数法分别测算糜棱岩化过程中岩石体积应变量 (fV) ;再根据公式t =-lnfV/ ε ,计算出糜棱岩化过程时间 (t)。结果得出该糜棱岩带的形成时限为几十万年 (0 19~ 0 94Ma)的时间跨度 ,不同方法测定时限的精度差值在半个量级左右。  相似文献   
49.
韧脆性剪切带滑移叶片中超微磨粒结构的发现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美国加州深钻岩心超微滑移叶片中发现优选排列的微粒密集带, 后在陕北油气钻孔岩心中又发现同样现象. 兹系与滚动、研磨和压扭作用有关, 故将球形微粒称磨粒, 并属纳米、微米级超微尺度. 研究表明, 细究其成因则同岩石韧脆性变形、滑移侧压力作用和动力甚低级变质活动有关. 系统样品测试分析显示, 花岗质岩石中的磨粒带由动力分异使Nb和Ta相关元素富集; 泥岩中的含磨粒滑移叶片带具“涂抹效应”, 是优良的油气封盖层, 为研究快速粘滑运动和剪切范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关于安徽油气资源勘探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交东  刘德良  谈迎 《安徽地质》2002,12(2):124-128
从安徽油气勘探的历程和现状出发,展示安徽油气资源广阔前景,分析勘探工作的复杂性,探讨油气勘探没有突破的因素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