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2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的特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示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滇黔桂"、"川甘陕"两个金三角密集区内的某些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矿物的存在并非个别现象。自然砷呈致密块状、致密凝胶体状(肾状)、脉状或微细脉状产出。自然砷呈他形粒状,颗粒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5~0.50mm,最大可达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白色,显微硬度为114.21~150.60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27~3.59。矿物主要化学成分As的质量分数为92.74%~99.74%,并含有S0.18%~5.25%,Sb0.04%~3.65%。矿物为三方晶系,晶胞参数值a=0.3759nm,c=1.0527nm。利用矿床中含砷矿物的共生组合特点及热力学资料,探讨了卡林型金矿床形成的温度、成矿流体的f(O2)、f(S2)变化范围及金以金砷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3.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矽卡岩型、玄武岩型及砂岩型等6种类型,但最重要的具工业意义的铜矿床是斑岩型及VMS型。蒙古国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纪)、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三叠纪-早侏罗世等4个时期。空间上,蒙古铜矿床可大体分为南、北2条成矿带,分别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南Cu矿带自北而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成矿亚带,分别是泥盆纪VMS型Cu-Zn及多金属、晚石炭世斑岩型Cu-Au和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等成矿亚带;而北Cu矿带则可分为南、北2个亚带,且其铜矿化时代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蒙古斑岩铜矿床均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属“俯冲型”斑岩铜矿,其中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南Cu矿带主要形成于俯冲带上方的洋内弧及弧后盆地环境,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的北Cu矿带则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蒙古北Cu矿带受蒙古山弯构造的影响,向西不能延出国境,而其北、南亚带向东则分别延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对南Cu矿带而言,除了其北亚带(VMS型铜矿带)向西-西北延入我国阿尔山泰南部是可以确定外,其他2个亚带向两侧的延伸情况均不明朗,因此要理清它们的延伸,尤其是产有欧玉陶勒盖晚泥盆世超大型Cu-Au-Mo矿床的南亚带的区域延伸情况,尚需要系统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矿床等对比研究工作。蒙古其他类型的铜矿,如矽卡岩型、与侵入岩有关热液型、玄武岩型、砂岩型及镁铁质层状杂岩型等矿床(点),目前均仅发现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其成矿及找矿潜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174.
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理论模式,试图开辟新的找矿途径,因而需要理论提供更大的实际帮助。近年来,人们力求对所研究的成矿客体和周围介质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的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图概括出新的认识。本文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碱性火成岩与热液金矿化;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沸腾酸化模式;砂金细菌结晶和冰冻析出成因机制新说;构造剪切作用与金矿床的就位;不纯碳酸盐地层与微细浸染金矿化的关系以及海底喷流(气)成矿作用对金富集成矿的意义等六个问题作了扼要概括地介绍,这对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将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75.
滇黔桂金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盆地流体成因模式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刘建明  刘家军 《矿物学报》1997,17(4):448-456
对滇黔桂金三角区二叠纪和三叠纪沉积岩系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统的组构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同生沉积-准同生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是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硫、铅、碳等稳定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均一致显示,矿石及其主岩具有统一的物源并经历了一致的地质作用过程。氢氧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沉积盆地流体的特征。沉积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盆地流体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76.
波谱曲线指数化的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质研究对象的各种波谱曲线和数据包括显示量(由曲线的高低位置反映的总体辐射强度)和质(由曲线内部的起伏结构反映的不同波段辐射强度的内在相互关系)两方面的特征,其总体辐射强度往往因各种观测因素和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其曲线结构形式一般不会因此而改变,本文一般性地介绍一种将复杂的原始波谱曲线简简单指数的思路和方法,使各种波谱曲线所反映的物体内在本质特征是以加强突出,同时尽量弱化总体辐射强度这一易变的  相似文献   
177.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巴林左旗北部,发现于1970年,经由辽宁省区调二队等单位相继工作,证实为一伴生银、镉的大型铅锌矿(万志民等,2003;吴静如,1997)。但是,对成矿作用尚有不同认识。本文拟通过幔枝构造演化特征,探讨该区的成矿控矿作用,进而提出找矿方向,指出预测靶区。1矿区特征  相似文献   
178.
江南造山带雪峰隆起区元古宙浊积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良好地反映了沉积盆地的板块构造性质,并为解释区域大地构造的性质和演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新元古代板溪群(包括下部马底驿组和上部五强溪组)地层在主元素成分上无明显区别,总体上以中等SiO2含量和K2O/Na2O比值以及较高的(Fe2O3+Mg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如PAAS或NASC)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显著的铕负异常和重稀土平坦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铁镁族元素的含量中等。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了研究区元古宙浊积岩很可能代表了一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沉积盆地的产物。陆内裂谷盆地模式对于解释新元古代华南地区的构造性质和演化可能并不合适。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拼接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最终形成可能发生在约0.8Ga左右的晋宁(雪峰)造山运动期,而不是全球Grenville造山期末的四堡(东安)运动期。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对湖南沃溪矿床的宏观至微观尺度上的矿石组构学研究,揭示出矿床系同生热水沉积成因。层状矿体、细脉状矿化以及围岩蚀变之间的空间关系,指示了矿石与其所赋存的围岩同时形成。矿床形成后的变质—变形作用,主要使矿物发生重结晶、碎裂、位错以及小范围的再活化等。  相似文献   
180.
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中金-硒共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寒武系中的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产于由碳质硅岩和碳质板岩组成的硅岩建造中。前期研究表明,无论是围岩还是金矿石,均普遍含有较高的硒,达到工业综合利用的要求,在局部地段甚至可以圈出独立的硒矿体。在金矿石中,硒主要呈独立矿物和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且硒与金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尤为重要的是,在金矿石中常常见到自然金与一些硒矿物紧密连生在一起。该文抓住这一特殊现象,论述了金矿床中金与硒共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