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濮阳市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天气图,河南省自动站观测资料,濮阳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6月19日14—16时发生在濮阳市北部的一次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是由500hPa河套地区低槽、700hPa河套低涡及其携带的人字形切变线、850hPa切变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华北冷空气南扩共同影响造成的。(2)上干冷下暖湿、中低层又有干冷空气的侵入、高空有较强偏西风气流存在的大气层结,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3)大风发生时雷达回波最强,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中心强度达到48dBz,回波顶高图上最大高度达到13km以上,径相速度图上表现为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  相似文献   
162.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63.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其类型的研究,以及对柴北缘烃源岩成熟度和柴北缘热演化史的分析,综合评价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主要结论是:①柴北缘主要烃源岩下侏罗统暗色深水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的煤岩,可分为Ⅱ、Ⅲ1和Ⅲ2型;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大多数已超过成熟阶段。下侏罗统在E3-N2时期进入生排烃高峰期,中侏罗统则在N2进入生排烃阶段;③柴北缘下侏罗统为一套好的烃源岩,生气强度达到大中型油气田的规模。中侏罗统为一套中等的源岩层,生气强度中等,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164.
濮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低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天/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因此,当地气候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65.
濮阳市雷雨大风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和物理量场、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7日和30日濮阳全市出现的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高低空配合的较强暖湿急流和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尺度辐合线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系统;槽前暖区产生的飑线发展东北移是造成这次雷雨大风的直接原因;持续5天的深厚低压槽前较强的西南急流,一方面把大量热量和水汽向北输送,为雷雨和短时大风的产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作用,另一方面,高低空深厚一致的西南急流决定了雷雨大风的移动方向.雷达图上,雷雨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人"字型回波顶端及其移动路径上.对多普勒雷达VWP场的分析,可以提前30 min预报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66.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正成为无线接入的重要方式。通过智能移动设备来提供GIS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智能移动设备的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设计了面向智能移动设备的GIS服务体系,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7.
刘平 《贵州地质》2007,24(2):90-96
镓是甚为分散的元素,由于镓和铝的性质相近,大量镓伴生于铝土矿中。在黔中-渝南成矿带内,除修文矿带铝土矿镓平均含量为63×10-6外,息烽、遵义、正安、道真矿带铝土矿中镓平均含量为114×10-6~129×10-6。铝土矿中镓含量高低,可能与其基底地层岩石中镓含量的高低关系密切。贵州铝土矿中镓的平均含量皆大大超过铝土矿中镓的综合利用指标,有着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地图信息传输过程中地图所采用的符号体系、色彩搭配、内容选取等因素对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在地图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9.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地质概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平 《地质与勘探》2007,43(5):29-33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分属于黔中-渝南石炭纪铝土矿成矿带北部的正安、道真两个铝土矿带,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泥、页岩和(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石灰岩侵蚀面上,属沉积型硬水铝石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马平期,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岩石地层名为大竹园组(C2d).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该区铝土矿是在广西运动古侵蚀面上,风化残积物演化形成的成矿母质(类似红土型铝土矿)经地表径流搬运、沉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0.
发现于1957年的匼河文化遗址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四十年来,考古学和地学工作者虽然从化石、地层等多方面研究,但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受许家窑遗址及小长梁遗址的最新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的启示,过去两年对山西南部匼河遗址从磁性地层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匼河遗址剖面的磁化率曲线呈顶部高,中间2.5m到13m处较宽阔的低值带,具有华北黄土高原黄土L9的特征,底部又呈高值的分布趋势,这种磁化率的分布关系与洛川标准剖面的S7-S12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文化层以上地层剖面的年代范围为0.7-1.02Ma,由此可推算位于底部磁化率高值带以下的文化层的年代至少早于1.02Ma,完全不同于匼河文化遗址0.247Ma的现行认识,而与苏朴、朱日祥等人对许家窑、小长梁遗址,马圈沟遗址年代的最新认识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