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质学   9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是地下水中常见的一种变价重金属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应用广泛。将Cr(Ⅵ)还原为Cr(Ⅲ)是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的主要策略。在Cr(Ⅵ)的非生物还原过程中存在铬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可以定量地指示Cr(Ⅵ)的还原程度和速率。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发现,在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铬与铬的来源、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测定方法、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铬同位素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认为:微生物广泛参与地下水中铬的氧化与还原作用,并有可能产生显著的铬同位素分馏。地下水中被还原的Cr(Ⅵ)在微生物作用下有可能被活化,用非生物还原条件下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指示地下水中Cr(Ⅵ)还原程度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开展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特别是生物氧化Cr(Ⅲ)过程中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研究,对于更全面地认识铬同位素的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加速器质谱计测定地下水中的36Cl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73.
河北山前平原地下水^32Si年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32Si是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约140a可以测定50~1000a地下水的年龄,本文用Fe(OH)3共沉淀法从天然水中提取SiO2回收率可达30%~98%,然后提取和纯化^32P,将H3PO4溶液和Pico-flour^TMLLT混合制备计数溶液,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中^32P的放射性,本底计数为4.80cph,仪器效率为45.34%,然后用公式计算样品的^32Si放射性浓度和地下水的^32Si年  相似文献   
74.
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28个样品的测试结果,介绍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的87Sr/86Sr比值。水的87Sr/86Sr比值变化很大。这些Sr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反映了平原中水流受区域地质条件控制。文中讨论了Sr同位素的6个分布特征。河北平原地下水的87Sr/86Sr比值均大于现代海水的平均值(0.709073)。平原内第四系地下水(Q4-Q1)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87Sr/86Sr比值随着距离(年龄)增大而系统增大。水文学上年轻的水显示非放射性成因的(初始的)87Sr/86Sr比值,而较老的水则具有明显的放射成因,可达0.71527(δ87Sr为8.74‰)这很可能是通过溶解含水层硅酸盐而增加大陆Sr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大气和地下水中SF6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F6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不易燃的惰性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灭弧性和散热性。由于SF6具有化学惰性、大气圈和水圈中本底浓度低、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它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大气、水文示踪剂。另外,在年轻地下水测年领域,SF6法已经逐渐有取代其他测年工具(3H法、CFCs法、3H/3He法)的趋势,特别适合研究1970年以后补给水的年龄。本文基于气相色谱仪和电子捕获检测器,设计了一套SF6提取制样分析系统,发展了SF6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76.
高精度测定稳定氯同位素的制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aylor和Grimsrud(1969)提出的^37Cl测量的测样原理为基础,介绍了不同地质样品的化学处理方法,研究了CH3I的纯化技术,将AgCl转化为CH3Cl的过程以及用气相色谱(GC)法分离CH3Cl和CH3I的技术。文中详述的制样方法可用来查明近地表地下水和岩石系统中δ^37Cl的天然变化。  相似文献   
77.
本文讨论了~(129)Ⅰ的三个起源:大气起源、地下起源和人工起源,通过三个实例,介绍了~(129)Ⅰ在石油勘探、水文地质研究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并且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79.
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氟含量与锶同位素组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河北平原深层高氟地下水进行了研究,发现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与锶同住素组成(^87Sr)在水文地球化学性质上有3个相似点和一个明显的差异:①wsr和F一有相同的矿物来源,例如黑云母、角闪石等,这可能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参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87Sr值和其中的F含量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高值区都分布在子牙河附近及其以东的地区;(3)^87Sr/^86Sr比值(或^87Sr)与F-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都是水-岩作用“时间积累效应”的结果。二者的差异在于最大值的分布区不一致:δ^87Sr最大值分布区在子牙河一带,而F-含量最大值的分布区在吴桥-东光-沧州一带。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锶同位素对研究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生态效应的良好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80.
黑河流域地下水氘过量参数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δ(18O)和δ(D)资料对黑河流域的冰雪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氘过量参数(d值)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源区祁连山区冰雪融水的d值特别偏正,为16.0‰~24.8‰;②张掖盆地细土平原浅层地下水的d值(9.0‰~12.0‰)与深层地下水的d值(16.6‰~21.8‰)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指示着不同的补给来源,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补给,深层地下水反映出冰雪融水补给的特点;酒泉盆地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d值接近(介于15.8‰~19.6‰间),主要以山区冰雪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为主;③额济纳盆地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的d值介于2.6‰~8.8‰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这是干旱地区地下水的特殊特征;④古日乃地区地下水的d值特别偏负,达-30‰左右,这种现象在全球极为罕见;⑤东居延海地区附近的深层承压水的d值(-2.4‰~-1.0‰)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表明该区地下水是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⑥东居延海地表水和天鹅湖湖水的δ(18O)和δ(D)均为正,远大于了海水的氧氘值,而且d值异常偏负,达-55.2‰~ -35.8‰,这可能是极度干旱的环境下地表水过度蒸发的结果.研究揭示了流域水循环转化过程中和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