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松辽盆地红岗油田白垩系青山口组发育含片钠铝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 仪、X射线衍射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碎屑成分、胶结物类型及自生矿物共生序列等特征进行 了研究。该区含片钠铝石砂岩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胶结物有次生加大长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 石英微晶、黏土矿物、片钠铝石、方解石、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方解石的形成分为两期,第1期方解石为原 始生物碎屑颗粒溶蚀溶解的产物,第2期方解石可能与CO 充注后钙长石及早期碳酸盐矿物的溶蚀溶解有关。 含片钠铝石砂岩的自生矿物共生序列为:次生加大长石、早期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微晶-早期高岭石、第1 期方解石、片钠铝石-晚期次生加大石英-晚期高岭石、第2期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其中CO 注入 后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片钠铝石-晚期次生加大石英-晚期高岭石、第2期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  相似文献   
92.
ECMWF 和 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预报产品是国内目前主要的应用服务产品.为了了解ECMWF和GRAPES预报产品的性能,使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可选择性地应用上述预报产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81...  相似文献   
93.
整装勘查信息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整装勘查业务管理与研究、支撑整装勘查区进展与成果展示为目标,基于GIS开发了以地质、矿产地、工作程度、矿业权、物探、化探、遥感、潜力评价成果等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整装勘查信息系统。以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为例,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应用与验证。案例应用结果表明: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齐全明了,易学习易操作,可将各类数据组合叠加浏览,提供"一张图"的数据空间展示,用户可通过在全国地图上直观地浏览各整装勘查区矿产勘查进展,建立矿产勘查进展空间分布格局,还可以借助系统完成统计分析、专题图件制作等,极大提高了整装勘查业务管理和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4.
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目标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市2016年12月16~21日的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回报试验,探讨了该次事件预报的目标观测敏感区。使用新一代高分辨率中尺度气象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WRF)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针对初始气象场的不确定性,通过4套初始场资料识别了影响北京地区细颗粒物(PM2.5)预报水平的目标观测敏感变量及其敏感区。结果表明:当综合考虑初始气象场的风场、温度、比湿不确定性的影响时,发现改善黑龙江区域上述气象要素的初始场精度,对北京地区PM2.5预报不确定的减小最显著;当分别考察风场、温度、比湿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时,发现初始风场精度的改善,尤其是黑龙江区域风场精度的改善,能够更大程度地减小北京地区PM2.5的预报误差,对北京东南地区的PM2.5预报误差的减小甚至可达到40%以上。因此,优先对黑龙江区域的气象场,尤其是该区域的风场进行目标观测,并将其同化到预报模式的初始场中,将会有效提高初始气象场的质量,进而大大减小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预报误差,提高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预报技巧。初始风场代表了北京地区该次空气重污染事件预报的目标观测变量,而黑龙江地区则是该目标观测的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95.
兰州春季沙尘过程PM10输送路径及其潜在源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001-2008年分为沙尘天气相对多年和相对少年,计算兰州市春季逐日4个时次的4 d气团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春季到达兰州市区的主要气团轨迹组,结合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质量浓度资料,通过计算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和浓度权重轨迹CWT(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得到影响兰州市春季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对兰州市春季PM10质量浓度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沙尘天气相对多年,西路径和西北路径发生比例最高,分别占总轨迹的33%和19.4%,其中有50%以上为污染轨迹,是造成兰州市春季高质量浓度PM10污染的主要输送路径。沙尘天气相对少年的主要输送路径是西路径,其次是北路径,分别占23.6%和18%。影响兰州市春季大气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的沙漠戈壁地区。  相似文献   
96.
植被覆盖度对兰州地区气象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建军  余晔  陈晋北  刘娜  赵素平 《高原气象》2012,31(6):1611-1621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耦合Noah陆面过程模式,模拟了兰州地区冬季气象场,并用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利用2006年中分辨率成像分光辐射计(MODIS)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替换模式默认的植被覆盖度,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对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植被覆盖度数据使研究区域的地表反照率减小,发射率增加,感热通量白天增加、夜间减小;还明显地改进了WRF模式对近地面温度和风速的模拟;植被覆盖度对地表蒸发有很大影响,冬季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地表蒸发以直接蒸发为主,使用新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后,模拟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地表蒸发减小,近地面水汽含量减少,WRF模式模拟的边界层高度增大。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襄垣县1957年-2010年的气温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气候变化给当地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襄垣县近54年来年平均气温可分为一个冷期和一个暖期,且整体以0.3℃/10a的倾向率上升,春、秋、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则相反;年平均降水可分为两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并以-11.56mm/10a的倾向率减少,夏、秋季降水变化趋势与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春、冬季则相反;气候变化给当地农作物增产稳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8.
阿特拉津低温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 在低温条件下(10℃),从吉林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地下水中阿特拉津的菌株W4.通过16S rDNA碱基测序和比对,初步确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通过室内降解条件优化,确定W4的最佳降解条件:初始pH范围为7~9,最佳碳源为蔗糖和乳糖,最佳碳源加入量为0.4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W4对初始质量浓度为34 mg/L、22 mg/L和10 mg/L的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GC/MS分析结果显示,菌株W4降解阿特拉津遵循氯水解途径,代谢产物为2-羟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  相似文献   
99.
隔震技术     
通过对地震的应力分析,建筑物抗震设计应该考虑对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控制。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采用减震调整结构应力特性,使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影响显著减小,因此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是一项比较理想的控制地震反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0.
有机固体废物快速发酵剂的制备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酵的垃圾、淀粉厂污泥、腐烂桔杆等样品中,分离、纯化、诱变、筛选出分解纤维素、淀粉能力较强的4种菌株,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出有机固体废物发酵剂。从4种菌抹中选择出有较强分解能力的一组最佳配比为快速发酵剂,对有机固体废物进行分解性能实验,有机固体废物加入发酵剂后,温度迅速升高,2—3d就可以保持在70℃,提高了对纤维素、本质素及蛋白质的分解率,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