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禄丰地区东川群黑山组新发现了球颗玄武岩及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球颗玄武岩和凝灰质板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678±10 Ma和1572±19 Ma,表明黑山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其中球颗玄武岩SiO_2含量介于40.83%~52.56%,δ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Nb、Ta、Th等强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全岩地球化学显示为大陆板内低钛拉斑海相玄武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本次的发现,为准确地标定东川群时代、层序及大地构造属性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也为重塑整个滇中前寒武纪地层格架提供时代约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笔者依托大面积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新一轮《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工作,梳理了云南省内存在10条蛇绿混杂岩带,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全新的认识.蛇绿混杂岩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已经消失了的古大洋残迹.古大洋受俯冲作用被压缩在板块之间,形成具有代表不同构造古地理单元、不同成因的岩石构造的异地堆垛体...  相似文献   
13.
刘军平  刘卫东  李维科  李剑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05-2022102005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 ICP MS锆石U Pb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 S、 Fe、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 Si、 K、 Mg、 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宛胜  刘军平  孙超  赵江泰  何世军  杨仕潘  张坤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09-202306000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海一带的富集层刻槽分析显示,Nb2O5含量在82.4×10-6~120.1×10-6,平均值为100.3×10-6,大于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80×10-6;Ga 含量28. 8×10-6~35.6×10-6,平均值为32.1×10-6,高于现行的Ga矿资源工业指标要求30×10-6;REE含量在360×10-6~510×10-6,平均值为440.6×10-6,接近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500×10-6;并呈现出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关键金属含量依次升高,与火山灰含量呈正相关的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可能造成了关键金属的富集;同时富集层中伴有Co、Zr、Li等关键金属矿化现象;由此,二叠系峨眉山组红顶层是一个关键金属的富集层,鉴于滇中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分布范围较广,是一个极具Nb、Ga、Co、Zr及REE等多种关键金属找矿前景的地区,值得找矿工作者关注。峨眉山组各段玄武岩间富集关键金属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10~120 cm)、沥青杏仁体的发现,佐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幕式喷发,为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演化、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的关系、寻找常规油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出露于滇西临沧岩浆弧北部凤庆箐头山地区原1∶25万凤庆县幅划分的二叠纪糜棱岩化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该花岗岩体中,锆石具典型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2,为岩浆成因,其 LA-ICP-MS U-Pb 年龄为 213±5 Ma, 应当为岩浆结晶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二叠纪。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箐头山花岗岩Na2O/K2O 值低,富Al2O3,铝饱和指数(A/NCK值)平均为1.18,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负铕异常明显的特征 (δEu=0.36~0.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Zr。在Rb—(Y+Nb)判别图解中,箐头山花岗岩投影点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并具有明显向板内花岗岩转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认为获得的213 Ma可能代表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闭合之后地壳由碰撞后造山向构造伸展转换的时限,为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碰撞后造山作用的结束提供时代约束。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滇中地区是研究扬子西南缘前寒武纪地层时代、层序、构造格架的重要场所,也是基底岩系发育较完整部位。本次研究的剖面位于云南省易门县铜厂乡公路上,主体为中太古界元江群鹅头厂组,共分22层,岩层岩性总体为灰色粉砂质板岩、钙泥质板岩、深灰色粉砂质板岩夹白云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图1d)。本次发现的酸性岩脉在第11层,与中太古界元江群鹅头厂组呈明显侵入关系,镜下鉴定岩性为灰白色富石英英云闪长岩,岩石具弱碎裂细晶花岗结构,不定向块状构造(图1c)。据查询,滇中地区岩浆活动以晋宁期、华力西期岩浆为主,少量吕梁期、燕山期,近期有古元古代中期岩浆报道,但目前没有古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的报道,本文填补了扬子西南缘无古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对滇西云县- 南涧一带广泛出露的中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云县漫湾地区的原划中三叠统忙怀组中新发现有厚数米的英安岩、英安质凝灰岩夹流纹岩、凝灰岩组合。本次研究采集英安岩D0001进行锆石U- Pb LA- ICP- MS定年,获得262. 5±3. 1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447. 4±9. 1Ma的继承性年龄,时代厘定为中二叠世晚期,而非前人认为的中三叠世。对岩石组合、同位素测年及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属石炭- 二叠系龙洞河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合;SiO2含量68. 14%~74. 62%,Eu负异常,在TAS图解中全部落入英安岩- 流纹岩区;微量元素蛛网图明显富集Rb、Th、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典型火山岛弧特征,是目前临沧岩浆弧发现的最为年轻的岛弧型酸性火山岩记录,其岩浆源区为受壳源物质混染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应为早中二叠世昌宁- 孟连洋向东俯冲的产物。本次的发现,为西南三江地区昌宁- 孟连洋向东俯冲提供有利的岩石学记录及时代约束,也为石炭- 二叠系龙洞河组北延提供有利支撑,澜沧江断裂以西区域前人划分的忙怀组的分布范围和规模需要重估。  相似文献   
1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首次在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发现圆盘状宏体化石,进一步丰富了滇中古元古代早期宏体化石群种类,为扬子西南缘前寒武纪地层大区域对比提供古生物依据.本次的初步报道为从不同角度探索距今2.8~0.8 Ga的地球早期发展、演化历史开启了新窗口;对地球早期的环境演化与生命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  相似文献   
2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东川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本次在峨山地区东川群黑山组中发育的厚近5m厚的流纹质碎斑熔岩采集样品D0023一件,选出120余粒锆石,获得的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69. 2±4. 5) Ma。样品锆石的Th/U值均大于0. 5,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东川群黑山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属非造山相关的火山岩系,可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为东川群的地层时代和层序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