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69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并伴随着地壳层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发生.在此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区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即为一个典型实例、大营子拆离断层系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半岛东南部),主要由上盘火山-沉积盆地,大营子-黄花甸拆离断层带以及下盘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侵入岩体三部分组成.依据拆离断层带中构造岩组合、构造岩变形显微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分析揭示出下盘岩石主要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到低绿片岩相的变形变质过程.基于火山-沉积盆地中火山岩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推断伸展构造开始活动于(135±1.2)Ma之前,结束于(127±1)Ma.通过与辽南变质核杂岩及辽东半岛其他伸展构造的对比,以及这些伸展构造的分布及影响深度,可充分说明辽东半岛岩石圈破坏和减薄的不均一性,从而显示出其破坏程度的差异,并藉此探讨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和伸展减薄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2.
张宏远  刘俊来 《地球科学》2011,36(2):262-276
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提斯研究是世界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三江南段一中南半岛地区是该研究的薄弱而分散地区.因此在特提斯构造域背景下,结合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学及古生物学等前人成果资料,利用中小尺度构造解析,厘定蛇绿岩混杂带构造古地理并论述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1)在特提斯构造格局基础上,圈定出与蛇绿岩空间配套的构造岩浆带,...  相似文献   
143.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 (Tinh Túc) 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 (SiO2含量73.5%~74.6%),铝过饱和 (Al2O3含量14.21%~14.88%),高碱 (Na2O+K2O为6.64%~8.47%)、富钾贫钠 (K2O/Na2O>1),同时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Ti、Eu,轻稀土相对富集,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研究表明,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49±0.027,εNd(t) 为-10.71~-10.42。本文依据派洼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派洼花岗岩为燕山期后造山环境中形成的高度分异岩浆结晶的结果。通过与华南西南部矿床相关岩体比较,将静足派洼岩体归入个旧-大厂花岗岩带。并通过与缅甸境内腾冲-毛淡棉花岗岩带岩体特征对比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但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44.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5.
上地壳环境中的流体作用与灰岩的脆—韧性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西南非纳米比亚Damara造山带Waterberg断层带中的细粒灰岩的变形结构与亚微结构开展的多方面综合研究 ,揭示出在流体相遍布的上部地壳环境中 ,细粒灰岩的变形属性具有双重性 :脆性与晶质塑性。这种双重性突出表现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的广泛发育 ,以及细粒动态重结晶颗粒沿着破裂带 (面 )的出现。导致这种双重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于岩石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介入。破裂与微破裂的出现 ,为流体相介入岩石变形提供了通道 ,使得流体相能够弥散于高应变带及高应变晶体内。水解弱化是流体相影响岩石变形的重要机理。流体相促进位错滑移与攀移 ,并加速应变颗粒的恢复作用 ,以协调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46.
对菲律宾吕宋岛Zambales蛇绿岩杂岩的详细岩石学研究揭示出它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经历了多阶段的分熔、分离结晶和火山作用。业已查明这一蛇绿岩杂岩至少由两个上地幔-地壳岩系组成,即Acoje Black(AB)和Coto Black(CB),它们分别具有岛弧和大洋脊玄武岩的特点(见Bacuta,1978;Hawkins和Evans,1983;Geary等,1986)这两个地块在其幔-壳厚度、结晶相、矿化类型、岩组方向,当然也包括地球化学特点诸方面表现出差异(见Nicolas和Violette,1982)。不过,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但作者提供的资料表明AB与CB的化学特征基本上是过渡的,并不需要大规模构造运动将它们并置于一起。两个地块的镁铁质堆积体中的斜长石表现出形成AB中斜长石(An90-97)的熔体比形成CB中斜长石(An80-90)的熔体更富钙。其他学者(见Thy,1987;Browning,1984)曾指出斜长石富钙的特点表明当时的水压高,因此他们认为可能代表着俯冲事件。把适当的一些数据投影到Beard(1986)的Fo~*-An~*图解上,可以看到Acoje样品投到岛弧区而Coto样品投影到洋中脊玄武岩。这就表明在AB形成期间俯冲事件起着主要作用。从两个地块的可能形成环境及其残余岩系-堆积岩系之关系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47.
Sen.  AMC 刘俊来 《世界地质》1991,10(1):123-124
平行于造山带走向的走滑断层作用的存在及其意义在20世纪早期就已受到关注,而且板块构造为其定位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除此以外,还发展了以剖面综合为主的早期造山带板块构造模式,及其工作方法,以制作穿越整个造山带的平衡剖面,并推测深部构造。近年来,关于沿造山带的侧向运动的认识又趋普遍,这主要是由对于沿北美科迪勒拉有大量地壳断块(称为地体)的径向运动的认识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8.
Saint-Barthelemy地块位于Nolth Frenean断层北部,它形成于海西运动时期,并在后期始新世比利牛斯运动期间逆冲到周围中生代沉积物之上。本文主要讨论地块的内部构造,并集中讨论海西后至比利牛斯前这一段时期的构造。已经查明在这一时期有拉伸构造。该地块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MMB(主糜棱岩带)(Passchier,1982)、MMB将古生代岩石构成的上盘(自底部至顶部:混合岩、寒武-志留云母片岩及泥盆-石碳变质沉积岩系)与片麻岩构成的下盘分隔开来,后者遭受到3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MMB走向NlloE,倾向200N,厚约100m。它由几条叠加带构成。每条带内都含  相似文献   
149.
辽吉古裂谷内带顺层构造片岩的变形构造与变形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变形构造,尤其是变形显微构造研究入手,探讨了广泛发育于辽吉古裂谷内带的泥质构造片岩的形成与演化。对石榴石、石英和黑云母的变形亚结构及岩石变形构造分析揭示出,构造片岩的形成主要包含了伸展环境下出现的剪切作用、挤压作用以及扩散蠕变过程。同时还应用变形轨迹图展示了构造片岩的形成及形成后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0.
大洋钻探计划的第131号井成功地穿过了Nankai增生棱柱的下缘(toe),见到前缘冲断层、底部滑脱带、下冲沉积物与部分大洋基底。对岩心所进行的良好复位也使得收集了大量构造、波速(垂直岩心轴P波的异向性)与磁异向性(低场区AMS)数据,这里利用剩磁方向确定了这些组构的方向。它们在滑脱带上、下及内部表现出本质上的差异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