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山东神泉钠质火山岩出露于郯城李庄东侧,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南段,构成一盾状火山机构,主体岩性为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96.5±1.4 Ma,较之区内广泛分布的钾质火山岩形成年龄晚,指示沂沭断裂带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总体上具有由钾质向钠质演变的趋势。在化学组成上,神泉火山岩具有富碱(Na2O+K2O=10.34%~11.95%)和明显富钠(Na2O/K2O=1.76~3.92)的特征,按多种方法判别均可归为典型的钠质火山岩。该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411.3×10-6~456.3×10-6),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9.53~21.10,(La/Yb)N=29.69~33.26,缺乏明显的铕异常(δEu=0.77~0.82),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岩石富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一定的Pb负异常。神泉火山岩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ISr=0.706 8~0.707 7,εNd(t)=-16.66~-16.82,与山东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其应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综合分析表明,神泉火山岩源区极可能遭受了因扬子板块深俯冲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拆沉等多次富集事件的影响,至晚白垩世,随着郯庐断裂引张的加剧,诱发了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对先期形成的富集地幔进一步改造,同时在断裂减压作用的影响下,促使了这一经叠次改造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由此产生的岩浆经进一步分异演化,最终导致了神泉钠质火山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42.
新疆地区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尤其以死亡之海著称的罗布泊地区,盐渍土现象更为突出。哈密至罗布泊沿线路段地处在温差大,地下水矿化度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自然环境下,这种自然环境易导致出现各种盐渍土病害。盐渍土地带的病害主要有盐胀、翻浆、溶陷和腐蚀等类型,其中盐胀和溶陷对路基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将通过对沿线盐渍土特征的分析,为哈罗沿线的公路、铁路等工程的盐渍土病害防治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川西平原中更新世网纹红土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平原中更新世网纹红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网纹红土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Fe2O3 和
Al2O3 为主,三者含量之和平均值为90.92%;K2O,Na2O,CaO 和MgO 等易溶组分含量低,除K2O 含量略高于1% 外,其余氧化物均不足1%。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主量元素富集TiO2,TFe2O3,贫Na2O,MgO,P2O5,K2O,MnO。样品中的Fe2O3,Al2O3,R2O3(Fe2O3+Al2O3)与SiO2 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地区网纹红土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或脱硅富铝铁的成土过程,总体形成于湿热环境。通过化学蚀变指数(CIA)、风化淋溶系数(BA)和A-CN-K 图解等对比分析,该区中更新世网纹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与九江红土、宣城红土相近,认为该区网纹红土在湿热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化学风
化作用,同时也表明中更新世川西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相似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4.
海岛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开展诸多涉及海岛的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效果已显现。海岛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是检验生态修复工作效果的重要工具,目前的评价方法多集中于对工程指标的评判,而缺乏对修复项目整体效果的考察。文章从海岛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情况、海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成效、海岛生态修复外溢效益3个方面,构建海岛生态修复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海岛生态修复成效。  相似文献   
45.
邱检生  刘亮  李真 《岩石学报》2011,27(6):1557-1572
望海岗岩体是浙江沿海晚中生代一个典型的破火口中央岩株侵入体,其主体岩性为石英正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两件代表性样品的U-Pb年龄分别为98.3±1.2Ma和98.5±1.3Ma,表明该岩体属晚白垩世初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35%~60%)、斜长石(15~20%, An=13~20)、石英(15%~18%)、角闪石(3%~5%)和少量黑云母(<1%),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等。岩石普遍发育花斑结构,岩体中可见深色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特征上,该岩体具有准铝、亚碱性和富钾特点,并富Rb、Th、Ba、Zr、Hf,贫Sr、P、Ti、Nb、Ta,岩石的稀土总量较高,富轻稀土,具中-弱的铕负异常(δEu=0.64~0.76)。其Sr、Nd同位素组成较均一 ,但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 。温压计算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高温(826~846℃)浅成特点,定位深度约在2~3km。岩石学及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指示该岩体是在弧后伸展引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并经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在浅成环境定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6.
刘亮 《天文学报》2013,54(1):82-84
大熊W型相接双星是两颗子星均充满并溢出各自洛希瓣、具有对流公共包层的双星系统.相接双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给理论模型带来许多可变参量,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激烈的争论,相接双星的对流公共包层模型得到公认,相接双星的热弛豫震荡模型、相接不连续模型及角动量损失理论相继被提出.然而,在过去的近40 yr中,理论研究似乎遇到了瓶颈.大量未知参量的共存,使相接双星的理论研究难以进一步开展.研究相接双星的聚星、星团环境,能为相接双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信息,因而是探索相接双星演化问题潜在的生长点.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大量相接双星存在于聚星系统或者星团当中.作为母系统的聚星、星团为研究其中的相接双星提供了丰富的演化信息.本文针对这些重要天体系统中的相接双星进行了成员认证、测光观测、周期分析和基本物理参量求解等多项研究,同时对相接双星研究的现状做了简要概述.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47.
田里  刘亮 《地理科学》2021,41(1):22-32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为案例地,基于旅游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模型,探讨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的演化机理,揭示旅游孤岛效应如何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过渡。结论显示,按博弈关系、空间形态等可将普者黑旅游区发展划分为起步、成长、孤立、对立4个阶段,对应着旅游孤岛效应演化的初化、兴化、孤化、激化4个过程,反映了旅游孤岛效应从差异状态向阻滞状态再向对立状态的演变并呈现不同阶段特征。演化过程与表现是在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影响、循环作用下的结果,极化效应受资源空间非均质性驱动,扩散效应因空间封闭而受阻。在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强弱对比下,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孤岛效应形成,导致要素聚集、边界固化,进而使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继续发挥作用,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孤岛效应因而演化进入激化阶段,爆发旅游冲突事件。类似的对立与冲突现象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因而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机理研究从空间和权力维度上深化了旅游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4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及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一次晚春回流降水相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中南部地区相继受东西2股冷空气影响,前期东路冷空气从850 hPa以下入侵,之后西路冷空气随700 hPa高空槽东移加剧了中南部地区的降温,使大范围降水出现相态变化;地面温度对本次降水过程的雨雪相变指示性不大,但地面气压的变化早于地面温度,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00 hPa低空急流对中空暖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当暖层消失,降水相态完全转为降雪,925 hPa上-2℃温度特征线与降雪区对应较好,通过温度的垂直结构来辨别相态更为可靠;雷达回波的0℃层亮带出现高度在4.7 km左右,其高度的快速降低与降水相态转变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49.
李全荣  刘亮 《海洋测绘》2019,39(4):14-1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密度等优点,在潮间带地形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对潮间带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反演,必须对点云数据中的非地面点(主要是植被点)予以滤波。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回波强度数据的距离效应进行改正,利用改正后强度数据实现了一种快速精确的植被滤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商业软件利用点云几何信息进行植被滤波相比,根据回波强度数据进行植被滤波的精度约为75%,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对潮间带高精度三维地形重构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基于孔隙分布模型的垫层料冻胀变形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俊平  李康波  何建新  刘亮  詹斌 《岩土力学》2014,35(8):2179-2183
垫层料冻胀变形过大会影响面板坝的正常使用,研究表明,垫层料冻胀变形量大小与其级配及孔隙分布有关。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垫层料冻胀变形机制和规律,基于土颗粒为理想球体且完全均匀分布的假定,提出了垫层料孔隙分布模型,确定了等效孔隙直径及等效孔隙数量的计算办法。利用单向固结仪,进行了不同孔隙尺寸和不同孔隙数量垫层料的冻融循环试验,冻胀试验结果表明:垫层料冻胀量大小随孔隙尺寸和孔隙数量变化而变化。存在一个临界孔隙尺寸,小于该尺寸的孔隙越小、小孔隙越多,冻胀量越大;反之,冻胀量越小。基于孔隙分布模型,构造定义了孔隙分布指数,发现垫层料冻胀变形量与孔隙分布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确定合理的垫层料级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