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82.
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9,他引:111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宇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地和碰撞造山期及造山期后伸展5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形成了对应的矿床和矿床组合,明确了主要矿床如土屋铜矿(泥盆纪-早石炭世增生弧背景)、黄山-香山铜镍矿(早二叠世同碰撞背景)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MRI在颈段脊柱急性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颈部脊柱外伤患者的MRI表观特点,并与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椎体骨折41例,椎体脱位3例,脊髓损伤30例,椎间盘损伤7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明确的诊断,是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4.
立交构造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和渭河盆地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存在3条NW向隆起带,渭河盆地内部存在3个近EW向斜列的次级沉降中心,这些隆起带与次级沉降中心及其间的横向隆起共同组成了立交构造,分析了渭河盆地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立交构造对盆地内地震活动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冯金顺 《江苏地质》2001,25(4):223-227
根据金坛地区第四纪地层剖面,对下蜀组和Ge湖组(上段)地层层序、沉积特征、成因及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下蜀组与Ge湖组(上段)是不同期、不同相的产物,在平原区与丘陵山区的交接地带,Ge湖组(上段)超覆于下蜀组之上。  相似文献   
86.
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在全球气候转暖对多年冻土影响的情景下,开展了在多模式下气温升高对冻土上限的影响试验研究。针对不加抛石遮阳棚、加抛石、加抛石遮阳棚3种情况,地表温度均采取基本温度加2次不同升温冻融循环,每次温控指标逐级提高0.5℃,即地表温度3次变化依次按照-16.1~5.8~-13.3℃、-15.6~6.3~-12.8℃、-15.1~6.8~-12.3℃进行,结果表明,加抛石及遮阳棚对多年冻土上限有着明显的影响,冻土上限的变化与气温基本上呈正相关,为寒区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实践证明,常规固定试验(压缩试验)可以采用快速法替代现行规范的慢速法。本文在大量统计对比和相应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地区经验修正系数K值,以利快速法的推行。  相似文献   
88.
利用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和农业气候分析原理,对乌鲁木齐南郊逆温带气候资源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揭示了逆温分布规律,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南郊气候资源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对建立《乌鲁木齐气象灾害监测防御系统》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并对该系统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