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介绍实际地球介质(地球物理介质、地质介质)中的波的激发与传播问题的某些新的研究方向与进展。首先简要说明实际地球介质的一般特性。其次分别介绍随时间变化的三维非均匀地球介质中的地震波和非线性地球介质中的地震波的传播问题,也就是四维地震学和非线性地震学的研究进展。本文最后研究了三种类型(广义瑞利型、广义勒夫型和广义导波型)的构造活动波的激发与传播特性,并用它们来解释过去已发现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活动波。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把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用于确定P波到时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震源参数计算前的慢度(以及P波到时)、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波的周期、F—P时间以及最大振幅等特征量。经过模糊聚类分析之后。就可用最大一组的数据来计算震源参数,在各组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则用初至P波到时最早的台所在的一组数据来进行震源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03.
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的光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华  冯德益 《地震学报》1990,12(2):204-211
文中给出了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端部应力场的断裂力学解.提出了一种预制闭合裂纹的新方法.对闭合裂纹做了新的光弹性研究.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SIF)及闭合裂纹表面摩擦力的变化.探讨了压剪闭合共线双裂纹之间奇异应力场的相互作用.用有限元法对压剪闭合裂纹SIF所做的计算说明,本文实验结果合理.最后,讨论了本文结果在震源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0,(5):54-60
本文综述了我国地震工作者十年来把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总结了某些模糊数学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在兰州地震研究所实际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最后讨论了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地震前兆异常的动态从属函数及其特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熙铭  冯德益 《地震》1994,(1):36-43
地震前兆涉及到众多物理的和化学的观测方法,且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各类前兆异常之间无法进行直接的定时量对比,从而给地震综合预报标志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了对各类前兆观测项目都适用的一个无量纲值(异常从属函数值μ)来统一归划不同性质,不同计量单位的地震前兆异常,并由此建立起具有重现性的地震前兆短临综合预报指标,还给出了各类地震前兆映震能力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06.
大震前地震波频谱异常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德益  丁伟国 《地震研究》1994,17(4):319-329
本文使用数字地震记录,用相关函数谱分析方法计算功率谱,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1988年7月至189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及1989年2月至1990年12月发生在常熟地区的25个地震的P、S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地震、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及1990年2月9日常熟ML=5.5地震前P、S波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中国东部中强以上地震与日本海域强震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华东沿海地区中强震与日本板缘强震(Ms≥7.0)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滞后时间多在一年以内;而中国大华北(包括东北)的中强以上地震与日本海强震(Ms≥6.0)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滞后时间多在一年半之内。本文根据相关性还概括了相关模式。这说明中国东部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受相邻的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的控制。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中  相似文献   
108.
神经网络模型在地震预报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蒋淳  冯德益 《中国地震》1994,10(3):262-269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地震活动性指标为基础应用于地震预报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选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及BP算法,其输入取不同的地震活动性指标的集合,输出为某一指定地区在未来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以华北及首都圈地区为例,用多组不同类型的地震活动性指标进行学习与检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时段震级预报的符合率较高,内检预报符合率可达100%,外推预报符合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09.
New indexes and method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冯德益)(大内)Newindexesandmethodsinearthquakepredictionresearch¥De-YiFEN...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地震前兆的模糊描述和模糊识别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前我国50余眼井孔的水氡含量变化资料。结果表明:(1)从属函数曲线比原始观测值曲线更易判别前兆异常;(2)通过模糊从属函数计算,增强了对异常可靠性的识别能力。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临震前兆,在距震中50公里范围内反映不明显,而在主震破裂方向的东北端和西南端有高异常区;(2)邢台地区的水氡含量异常在震前的同步增强表明邢台地区是华北的一个“应力窗口”;(3)震前水氡含量变化与应力变化呈一致性;(4)通过比较泉水及自流井的水氡异常与浅井中水氡异常,认为震前水氡含量变化是深部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