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基于重轨InSAR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反演积雪深度是流域尺度积雪遥感监测的热点之一, SAR的干涉测量(Interferometic SAR, InSAR)扩展了其在积雪研究中的应用. 微波能够穿透干雪,并在雪-空气界面发生折射,导致传播路径变化;根据InSAR原理,降雪前后的SAR像对会形成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干涉相位差. 基于此,提出了基于重轨InSAR技术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气象、水文、野外观测数据,判断积雪状态,以选择最佳干涉像对(无雪和干雪覆盖);然后,优化干涉处理过程,利用差分原理,获得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相位差;最后,基于雪深与相位差的几何关系,反演积雪深度,并探讨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因素.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研究区,利用Envisat ASAR数据,实现积雪深度的反演. 结果表明:2009年2月份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雪深为20 cm左右,与野外观测结果相符;与同时期HJ-1光学影像比较,所获得的积雪覆盖范围吻合. 同时指出,失相干和输入参数(入射角、雪密度)误差是反演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2.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季节性积雪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12月在克兰河中游地区开展了积雪观测,利用直尺和量雪筒测量雪深和雪密度,调查了积雪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温度,获取了雪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利用雪特性分析仪和显微镜测量了积雪剖面的雪层密度、液态水含量、介电常数和雪粒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积雪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积雪特性的垂直分异发现:研究区雪深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北部的雪深总体上大于南部,即使在同一地区,雪深也因风力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匀;研究区总体上属于"干寒型"积雪,密度较小,且密实化迅速;各雪层属于干雪或者湿度极低的潮雪,绝大多数雪层的液态水含量在0.3%以下;积雪温度总体上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表层温度日变化较大;阴天积雪温度高于晴天,各雪层温度日变化小于晴天,且午后积雪会出现负温度梯度,冷中心出现在积雪次表层;雪粒径较小,雪粒长短轴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中间层,且符合新雪的粒径特点。  相似文献   
43.
天山典型林带积雪的多角度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凌霄  肖鹏峰  冯学智 《遥感学报》2012,16(5):1035-1053
天山中段的山地针叶林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整体卫星雪盖的识别精度,多角度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林区积雪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选取了2000年4月至2001年6月,10个时段研究区内无云覆盖的(Multi-angle Imaging Spectro Radiometer)MISR多角度数据,首先对红光波段不同角度观测结果组成的角度谱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以确定天山林带的分布区域,然后在玛纳斯河中下游与那拉提山东部选取典型像元,分析这些像元红光波段各角度反射率在林区不同积雪覆盖状况下的表现差异。研究发现,若林区存在积雪,0°,±26.1°,±45.6°五个观测角度反射率的平均值大于0.1,在部分降雪月份,后向45.6°观测的反射率大于天顶方向观测的2.5倍。根据这一结论,给出基于MISR数据的研究区不同时段的积雪识别结果。结果表明,MISR红光波段对林区积雪反应敏感,不同角度观测的反射率在林区有雪和无雪时差异较大,故可利用多角度遥感信息进行林区积雪识别。  相似文献   
44.
首先对计算机地图制图与出版一体化的状况进行了概要论述。在对目前国内常用的两种一体化地图制图信息系统讨论后,重点点对通用CAD软件应用于彩色地图编制与出版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用一般CAD软件(非专用出版软件)进行彩色地图编制与出版应解决的3个关键性的共性问题:层控制、颜色模式及PS输出。并以通用CAD软件-MicroStation95为例详细说明用该软件进行彩色地图编制与出版的3个共性问题的解决,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5.
秦淮河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及制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着重论述了使用SPOT卫星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的技术与方法。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EM)派生的坡度、坡向等辅助信息,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进行扩展,建立基于知识的统计分析扩展模型,对不同参数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SPOT星遥感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特别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同时,通过地物分层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编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46.
基于遥感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江宁区为典型区,选取1996、1999年两期的遥感资料对县级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通过与高空分辨率遥感数据SPIN-2融合处理后,采用分层分类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发现从1996-1999年耕地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镇经济开发区的迅速扩张;农作物进行了较大结构调整,林地转化为园地、菜地,农田转化为鱼池等。最后对江宁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7.
以事件为核心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GIS中时态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在数学上寻求方法的支持,更应该在现实世界的时空现象中去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事件是驱动时空数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但每一次事件对数据对象的影响总是局限于一定的范围,这内在地表现为对象的属性之间的时空内聚性并决定了时态数据管理的对象粒度。时空数据模型的设计必须参照这一规律才能在冗余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在简要分析现有的几种典型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上述观点设计了一种以事件为核心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房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证明,该模型对于时空数据管理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抽取变化的模式和预测决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地表空间水文过程涉及三维地理空间和一维时间,对其进行三维动态交互显示便于认知主体对水文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以浙江黄土岭流域为试验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和技术探究了流域空间水文过程的动态交互显示方法。利用OpenGL的三维建模和图像渲染功能表现三维的水文过程,其中双缓冲技术保障了水文过程时间变化的展示。探讨了表面建模,地形着色处理,光照法线计算,水体透明处理,时相水文数据处理及交互参数输入等方法,并建立了地表空间水文过程的显示系统。通过系统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能逼真地显示不同高程连续水体的三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9.
50.
中分辨率遥感图像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的方法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TM、SPOT及CBERS-1等中分辨率卫星图像,对土地覆被的专家系统分类方法、居民地的决策树提取方法以及水体的迭代混合提取方法进行了试验,其总体精度达到87.89%,与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精度可提高7.86%.专家系统分类的结果叠合居民地、水体等易于混分专题信息,可以形成精度较高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