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针对裂缝性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且加热区内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在常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加热区前沿温度,构建了考虑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的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并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将裂缝性油藏变换成等效各向同性油藏,最终推导出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以某裂缝性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产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裂缝性双重介质热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蒸汽吞吐加热半径是加热区前沿温度的函数,加热半径随前沿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产量随裂缝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论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法学理论角度分别阐述海域使用权的物权、他物权及用益物权属性;通过与土地使用权、渔业权、矿业权的比较,并结合用海实践,考察海域物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合理配置的积极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以措勤盆地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地质实测资料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分析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储层类型、储集性能。对朗山组、川巴组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郎山组厚度大,溶蚀、裂缝发育,在区域上相对稳定,是该区的重点储层,多巴组的储层次之,以此弥补该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码相机的孔群定位与数控钻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基于数码相机摄像、螺孔影像中心定位、多站摄像、自检校光束法平差、螺孔群的一次定位以及数控钻孔的一整套新生产流程。强调在摄像测量中以像素为单位表示像方所有量(包括像点坐标、内方位元素和各类畸变)的可行性,而且此种措施简化了非方形像素间隔的检校。  相似文献   
15.
水下收缩裂隙天然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青岛市唐岛湾沿岸7个实验工区的考察测试、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隙的整体形成过程、定量分级、各参数间拟合关系、开裂规律以及充填物沉积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演化模型。裂隙整体形成过程分4个阶段,依次为:泥水混合物初始混浊阶段;沉积物压实稳定阶段;裂隙形成阶段以及裂隙充填阶段。裂隙形态定量分级可分别用横缝长、纵缝长、裂隙面积和基块面积等参数表示,共分4级。其中裂隙各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以及开裂规律地质建模分析等,对于定量描述裂隙形态、结构、变化规律,预测区域性裂隙规模、判别区域沉积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沙泥质地层裂隙开裂过程中的异常高压作用(形成机理与大地构造中的异常高压相似)以及裂隙分叉角度的统计分析(最多为90°,其次为120°)均属首次提出。其中异常高压作用对于初始裂隙的形成、沉积物粒间水的有效排出以及主要渗流通道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单一泥质地层裂隙内充填物沉积模式与沙泥互层的多旋回地层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沙层的润滑作用以及对早期裂隙内充填物类型的影响。裂隙纵剖面中生物发育层的出现,对于裂隙内充填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北油田北部凹陷众多,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尤其是馆陶组上段。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曲线特征等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对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前3个砂层组划分为12个小层,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并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对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相进行重新分析,认为该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等微相。在馆陶组上段沉积时期,沉积环境整体较稳定,沉积相展布变化不大,仅第二砂层组沉积时期,水体相对较动荡,砂体量、分流河道走向多变。  相似文献   
17.
18.
滇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缩头山组,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本文在大关-彝良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缩头山组石英砂岩的岩石特征、粒度分布、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岩性统计表明,缩头山组含矿层几乎全由石英砂岩(95%)组成,仅含少量的粉砂岩(3%)和泥岩(2%)。粒度分析结果显示,石英砂岩样品分选系数(S0)介于0. 65~0. 87之间,粒度集中分布于1~4"之间,为0. 0625~0. 5mm,缺少拖移总体和悬移总体,跃移总体含量占97%,为典型的前滨带沉积粒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盐腔内回填碱渣沉降固结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国栋  杨春和  徐玉龙 《岩土力学》2014,299(2):407-412
碱渣回填到充满卤水的废弃盐腔后,颗粒会自由沉降到盐腔底部形成沉积层,进而在自重作用下固结。为了解盐腔内回填碱渣的沉降固结特性,以江苏淮安地区碱渣为对象,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碱渣在卤水中的沉降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絮凝阶段、沉降阶段和固结阶段。初始浓度对碱渣的沉降曲线和沉降速率有很大的影响。(2)碱渣颗粒分布、密度、含水率和孔隙比均呈现出分层特性,颗粒粒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孔隙比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3)碱渣具有很高的压缩性,压缩系数a1-2为3.36 MPa-1。在压力范围小于100 kPa下,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试验结果对了解盐腔内回填碱渣的沉降固结特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指导回填施工工艺和碱渣的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The long baseline (LBL) system is widely used to locate and track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 through acoustic communication.Three important issues are presented here in LBL system application with AUV.Those issues which regard the normal acou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LBL system and AUV are the depth of towed array,the length of beacon cable,and the effective area of the AUV.The first issue is the key of the LBL system,which ensure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owed array and beacons.The second issue which impact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UV to beacons in available r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first one has been settled.Then the last issue determines the safe work area of the AUV.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 algorithm of ray is deduced from Snell′s law.The OD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obtain sound rays from sound source to receiver.These problems are solved by the judgment that whether rays pinging from a sound source arrives at a receiver.The sea trial shows that these methods have much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