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广西田林地区发育有早石炭世全球罕见的后生动物格架礁,该珊瑚礁的主体部分由双型珊瑚(Diphyphyllum)、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石柱珊瑚(Lithostrotion)以及笛管珊瑚(Syringopora)等建造而成。这些造架珊瑚个体一般以无性出芽繁殖生长和躲避障碍物弯曲生长的竞争模式占据更多的空间生态位,而群体之间则以越顶生长的策略取得竞争的胜利。礁体连续发育,无明显的间断性和旋回性,但造礁生物的组合在礁体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识别出3个连续的生物组合单元,即Diphyphyllum组合、Siphonodendron-Lithostrotion组合和Diphyphyllum-Syringopora组合。对礁剖面岩石的微相特征研究,划分出了含少量生物碎屑粒泥灰岩、钙藻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灰泥质颗粒灰岩、珊瑚格架岩和有孔虫生物碎屑亮晶颗粒岩等6种微相类型。礁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深水开阔台地相到浅水开阔台地相,珊瑚礁相到台内斜坡相再到台内浅滩相,标志着海平面逐渐下降、水体变浅、水动能不断增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2.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基于2001—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应用空间稳定性分析、Sen+Mann-Kendall空间趋势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特征;同时,结合气温、降水量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近20 a植被覆盖度以中植被覆盖区为主,植被覆盖度减小了4.79%。(2) 植被覆盖度的空间稳定性波动较小,以波动变化(37.3%)、中等波动变化(32.7%)为主;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减少和不显著减少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8%、54.5%。(3) 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状况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轻微退化,在植被覆盖度上分别减少了4.57%、6.32%、4.24%,在空间稳定性上,不显著减少分别为51.28%、54.48%、52.29%。(4) 2001—2020年耕地比林地、草地空间稳定性和退化程度更为稳定和缓慢,林地退化比耕地、草地严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呈微弱下降趋势,人类活动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对南宁市邕宁区29个地灾隐患点的群众来说,她的名字家喻户晓,手戴红袖章的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奔赴在地灾防治的第一线。在拆违打非现场,她将自己的柔情一面藏起来,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适形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4个经病理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RFA,其中11个病灶联合化学消融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和CT扫描监测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增强CT扫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54个病灶RFA后即刻复查CT示病灶阴影增大,消融区域密度降低,术后1个月增强CT复查肿瘤去血管化表现,仅病灶边缘强化及肿瘤残留区域强化;54个病灶治疗后3个月复查增强CT,肿瘤完全消失(CR)61%(33/54),Ⅰ期24例,转移灶9个;肿瘤缩小(PR)39%(21/54),Ⅰ期1例、Ⅱ期16例、ⅢA期2例、2个转移病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肺部恶性肿瘤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5.
136.
一、地质测量工作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煤矿井下生产工作是一项地下施工的艰苦工作,危险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巷道的掘进、煤炭的回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给安全工作提出一道难解的课题,也是需要我们必须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伟  许淑婷 《地理学报》2014,69(4):520-530
本文评价与分析了辽宁省14 个地级市能源效率的空间等级与结构特征,分别从DEA能源综合技术效率、单位GDP能耗及融合二者的能源利用效率三方面来进行研究。在对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级度、合理度、集中度测度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评价模型总结了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辽宁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显著,沈阳、大连、鞍山、锦州属于高能效地区,低能效高能耗地区集中在辽西北地区与抚顺、本溪等重工业城市;② 能源综合技术效率、单位GDP能耗、能源利用效率的高能效区域分别呈现“π 型”、“二字型”、“工字型”的空间结构特征;趋势分布面上,能源利用效率自东向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北向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双核结构特征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空间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③ 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在辽东南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以沈阳、大连为两极的“工字型”特征,产业结构集中度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辽中南城市群;④ 全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整体耦合度较低,沈阳大连两极高度耦合,产业结构高级度与能源效率的耦合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8.
连环湖马圈泡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环湖马圈泡柱状沉积物重金属(Cr、Cu、Mn、Ni、Pb、Zn、Cd)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对马圈泡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讨论。根据元素的变化趋势,结合颗粒组成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富集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辅以210Pb、137Cs测年数据,研究了自1937年以来该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来源、污染历史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987年以前各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平稳,1987年至今,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明显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输入。从单向污染系数来看Cu、Ni、Cr、Pb、Zn属于中等污染强度,Mn、Cd达到了强污染程度;从综合污染系数来看,表层重金属元素主要为中等程度的污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可为其湖区生态环境的整治与改善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39.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的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高质量的SHRIMP定年还很缺乏。在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中上段发育的近180m厚的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岩屑凝灰岩中采集样品D0202一件,选出锆石百余粒,获得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03±17)Ma。样品D0202的锆石Th/U大于0.48,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黑山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这一年龄表明昆阳群的形成时代至少大于1500Ma,为准确地标定昆阳群的时代和层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0.
晚石炭世莫斯科期刺毛类(Chaetetids)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并建造礁体。中国已报道的刺毛类礁主要分布在辽东太子河流域,产在上石炭统本溪组海相灰岩中。刺毛类生长形态多样,有层状、板状、丘状、分枝状和柱状,主要以板状覆盖沉积物的方式造礁。研究区刺毛类礁中刺毛类生长形态及其所主导的生物群落在垂向上变化明显,由此将礁体的建造划分为三个阶段:(1)定殖阶段:刺毛类较少,生长方式单一,多以层状形态生长在棘屑滩上。层状刺毛类体积小,抗浪能力较弱,很难在其周围创造水流平缓的可供其他底栖生物生存的环境。因而该阶段群落生物种类单一,数量稀少;(2)繁盛阶段:刺毛类丰富,生长形态多样,以板状、分枝状和丘状为主。板状刺毛类单独形成的礁骨架,或与分枝状和丘状刺毛类组合起来的礁骨架,都能在其周围一定范围营造适宜底栖生物生存的环境,因此该阶段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3)衰退阶段:刺毛类很少,多为薄层状,断续生长在棘屑组成的基底上。薄层状刺毛类很脆弱,基本失去改善周围环境的能力,因此该阶段群落生物多样性很低。以上分析说明刺毛类生长形态的变化可以影响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演化。生物群落的演化过程就是礁体建造的过程。从刺毛类生长形态的角度研究礁体建造过程,为分析由具有多种生长形态的造礁生物建造的生物礁的成礁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