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通讯技术、计算机、现代光学等各个方面都要用到Walsh变换,又如:为了减少图象处理中的复杂性和压缩图象传输中图象所占的频带,就要借助干Walsh变换。在快速Walsh变换中,往往先考虑Walsh—Hadamard变换;然后经过置换,可以转化为Walsh—Kaczmarz变换、Walsh—Paley变换。根据这些变换阵之间的关系式,我们研究了并矢矩阵的性质,以及变换阵的约化(reduction)算子D(m)。在[1]中,各变换阵在D(m)作用下,是通过另一种算子即所谓扩展(expansion)箅子表示它们的递归关系,本文则直接从D(m)给出三种变换的递归关系,这在计算上更为方便一些。  相似文献   
92.
余志豪 《气象》1985,11(5):11-13
全国热带环流和系统学术会议于1985年1月11—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近40名。会议共征集到论文报告60余篇。上述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热带气象研究工作蓬勃开展的  相似文献   
93.
Pedlosky,J.利用两层准地转模式,在无摩擦的β平面和有摩擦的f平面上分别讨论了纬向基本流的斜压不稳定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讨论β平面上具有摩擦和对流凝结加热的斜压不稳定问题。文中只给出线性部分的结果,非线性部分将另文发表。所得结果均可用临界切变(U_C)—波数(A~2)曲线表示,再由此分析线性斜压不稳定问题中β效应、摩擦和对流加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指出,β效应不但起着增稳作用,还与摩擦和对流加热作用相结合使临界曲线发生不对称现象,即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切变其稳定性可以不同。摩擦(r)亦起着增稳作用,但是弱摩擦和β效应相结合,反而比无摩擦时β效应的稳定性要小。对流加热(m)总是起着斜压不稳定增长作用,并且当其强度m>1时使得摩擦作用亦变成减稳.在m<1而且上下层都有摩擦的条件下,本模式具有A~2=1~2的长波截断。而短波截断的波数随加热增强(m→1)而无限增加。在临界曲线族上,还出现了中波截断。  相似文献   
94.
针对目前人工数字化地图消耗时间特别大的特点,通过以Coreldraw10软件为主要工具,以Photoshop为辅助,对数字线划图DLG自动跟踪的研究,从而得到效率更高、可靠程度更强的矢量图形。  相似文献   
95.
南海夏季风活动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的形态和西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dbl小波基和shannon熵的4层小波包分解重构及H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讨论了南海夏季风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形态和西伸过程的相关特征,提出和定义了诊断判别副高活动的夏季风小波包频域能量判据,揭示出南海夏季风低频扰动与太平洋副高形态活动之间的一些新的现象和关联。  相似文献   
96.
台风螺旋雨带——涡旋Rossby波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余志豪 《气象学报》2002,60(4):502-507
台风中的螺旋云雨带是由多种探测手段被观测到的现象 ,是为大家所共识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它的形成、维持的理论解释 ,虽有多种学说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于重力惯性波说。而重力惯性波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即波的相速理论值为 10 1m/s量级 ,它要比螺旋云雨带实测移速只有 10 0 m/s几乎大一个量级。于是从前几年开始 ,人们又回到 30多年前提出的涡旋 Rossby波说那里去寻找合适的解释。经典的Rossby波是 β =(df/dy)作用的大尺度波动 ,而适用于台风中螺旋云雨带的涡旋———Rossby波乃是 f平面 (β =0 )上的中尺度波动。那末 ,对这两类尺度不同和成波机理不同的波动 ,何以均冠予Rossby波一词 ?本文试图从动力学等价原理上 ,对此作统一联系的说明。其结果是 :台风基本气流的涡度 ζ随径向 (r)变化的梯度d ζdr=1rr(r vλ) ,在动力学上等价于科氏参数 f随纬度变化的梯度即β=df/dy ;或者说它们在绝对涡度守恒的前提下 ,作为波扰动的成波机理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97.
用多光谱卫星信息分析白昼云天条件下的湿度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郁凡  刘长盛  余志豪 《气象学报》2002,60(6):748-757
TOVS资料的晴空湿度场反演已进行多年 ,如何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实现云天条件下的湿度场反演 ,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光谱卫星图像上不同云类的云层高低分布蕴涵着三维湿度场的分布信息 ,文中用相关分析、最小二乘拟合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讨论了多光谱卫星信息与各标准层相对湿度的关系。标准回归分析的复相关系数R在地面最小 ,约为 0 6 4,随高度增加 ,R逐层增大 ,70 0hPa以上大于 0 7,2 5 0hPa以上大于 0 8。相应显著性检验的结果F值从地面的 30 71,也逐层增大 ,至 2 0 0hPa时达 119 36。逐步回归分析在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因子后 ,回归自变量减少到 2~ 4个 ,反映显著水平的F值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组云天条件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此可得到具有卫星图像像素分辨率 (8~ 10km)的 9层湿度场。  相似文献   
98.
基于MODIS的鄱阳湖区水体水灾遥感影像图制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利用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影像第1、2波段数据制作水体遥感影像图、水体变化遥感影像图和水灾遥感影像图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的遥感影像图制作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快速、简便和易于操作等优点,还能有效保留MODIS的空间分辨率,较清晰地识别水体和洪水,可用于水灾的遥感动态监测与制图。  相似文献   
99.
以化学法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的原理以及前人改良过的年龄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全微分和最大误差原理,确定了年龄误差计算新方法。并用Visual C语言在Windows平台下编制出了计算年龄和年龄误差的计算机程序。运用此程序对前人公开发表的分析资料和计算的年龄以及年龄误差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验证了给出的误差公式的可靠性。同时,利用JXA—8100电子探针仪对新疆东天山变质沉积岩的两个样品(KM2127—5,DK2107—2)中的独居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U—Th—Pb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DK2107—2记录了两期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分别是341.0±3.9Ma和255.2±3.3Ma,其中最主要的变质峰期年龄为341.0±3.9Ma,该期的矿物组合为Ky+St+Bt+Pl+Q+/-Or;而255.2±3.3Ma和样品KM2127-5记录的变质峰期年龄262.3±4.4Ma为次要变质峰期年龄,该期矿物组合是Cord+Bt+Pl+Or+Q。分析结果与前人用^40Ar—^39Ar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表明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测年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利用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基于互相关-重排实验技术系统分析三峡工程在蓄水进程中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及不确定度,探讨三峡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蓄水进程中库首区地壳经历了“持续加载-渗透饱水-回弹与再平衡”的复杂过程,库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库水位的时序变化关系密切;2)从开始蓄水到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巨量的直接库水荷载导致沿江近库岸10 km范围内的矿洞、溶洞、浅表性岩层、断层等失稳而诱发地震,震源深度5 km范围内的浅震活动明显与库水位快速上升产生的弹性加载有关,对库水位上涨呈“瞬时”响应;3)随着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稳定运行,渗透作用逐渐成为库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断层软化等作用可能是接连触发2014-03秭归M4.5、M4.9等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原因,震源深度大于5 km的深震活动开始呈现对库水位的“滞后”响应特征。长江香溪库段作为仙女山、九畹溪断裂与长江交会的三角形构造部位,其周缘或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