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薛强  张茂省  高波 《中国地质》2020,47(6):1904-1914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野外调查,陕西省清涧县城区周边斜坡地带共发育滑坡138处,严重威胁县城安全。为了准确评价清涧县城区滑坡危险性,按照河流沟谷的发育情况和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将清涧县城区及周边区域的斜坡地带共划分为925个斜坡单元,将斜坡单元按照不同的坡度、坡高和坡型分别进行不同土体含水率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斜坡土体含水率的逐渐增加,城区内稳定斜坡的面积逐渐减少,不稳定斜坡的面积逐渐增大。依据陕北地区黄土斜坡土体含水率监测数据,分析计算土体含水率(w)的出现概率,w≤0.15出现的概率为0.622(概率很高),0.15<w≤0.2出现的概率为0.2963(概率高),0.2<w≤0.25出现的概率为0.0816(概率中),w>0.25出现的概率为0(概率低)。结合斜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和含水率出现概率,评价斜坡单元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清涧县城区危险性很高区面积3.27 km2,包含斜坡单元112个,已发生滑坡点92个;危险性高区面积4.19 km2,包含斜坡单元128个,已发生滑坡点36个;危险性中区面积8.75 km2,包含斜坡单元251个,已发生滑坡点6个;危险性低区面积15.20 km2,包含斜坡单元434个,已发生滑坡点4个。  相似文献   
72.
对白杨水源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潜水地下水水流和水质的数学模型。根据渭河水位、水质、降水量等随机变量的特征,选取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水源地潜水的水流和氯离子浓度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求出了潜水水位和氯离子浓度的均值及方差,并对氯离子浓度超过100mg/L的概率给出了定量预测,得出了水源地投产后总输水管道中水的氯离子浓度与渭河水中氯离子浓度密切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73.
丁辉  张茂省 《测绘科学》2019,44(1):124-131,143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多光谱波段数较少和原始波段组合光谱特征利用有限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变换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快鸟数据采取特征变换、波段选择、数据融合等解决高空间分辨率原始光谱特征利用有限等问题,采用知识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建筑物识别研究。实验表明,缨帽变换波段能有效地突出建筑物信息,4种融合算法中主成分变换融合适用进一步面向对象分类,建筑物识别的总体精度达到89.3%。此方法能有效识别沿坡脚或滑坡体分散分布的建筑物,为快速获取居民空间分布信息和辅助灾害应急评估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模型及敏感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泥石流平均流速敏感因子及影响因素耦合关系,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蒋家沟泥石流数据进行预测,对两种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模型的学习与泛化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平均流速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了泥石流平均流速敏感因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的泛化能力优于BP网络,更适合样本数量较少的泥石流动态预测。沟道比降和不稳定层厚度是泥石流平均流速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不稳定层厚度和泥面比降的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模型精度较高,能够定量描述泥石流动态与影响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我国煤炭基地建设已经启动。由以往国内外煤炭开发的经验可知,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水污染问题。在充分分析煤炭基地水污染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论述了煤炭基地水污染的概念、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的特点、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的阶段划分和煤炭基地水污染研究理论体系雏形,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黄土崩塌是黄土高原区最常见、致灾最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首先,从黄土地形地貌、黄土类型及结构、黄土垂直节理、坡脚侵蚀、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黄土崩塌的成因,认为黄土中的垂直节理和坡脚侵蚀作用是造成黄土崩塌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野外黄土崩塌变形破坏特征及地质现象分析,将黄土崩塌归纳为拉裂-坠落式、拉裂-倾倒式、拉...  相似文献   
77.
冻结滞水效应及其促滑机理 ——以甘肃黑方台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冻融期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愈来愈引起社会关注并被更多的学者所重视,甘肃黑方台地区冬春交接时期滑坡频发,是研究季节性冻融作用的首选之地.为了探索是否存在冻结滞水效应,揭示冻融作用诱发滑坡灾害机理,建立了气温、地温和地下水位动态等协同观测网.监测数据显示:黑方台地区存在季节性冻融现象,可划分为冻结期(秋冬)、完全冻结期(冬)、冻融期(春夏)、融化期(夏秋)的年季循环过程,也存在昼夜气温变化引起的循环冻融过程;斜坡中段冻结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了1.0m,证实了冻结滞水效应的存在.地下水模拟结果表明,冻结滞水引起斜坡坡脚水位壅高幅度超过3m,水平影响距离达到30m以上.冻结前坡体稳定系数为1.19;冻结后仅考虑冻结滞水效应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稳定系数减小到1.09;反复冻融后,考虑黄土强度降低因素,坡体稳定系数降至0.97,说明冻结滞水效应和循环冻融的双重作用是滑坡在春季频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8.
黄河三峡库区的涌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经验公式是宜优先考虑的涌浪快捷评价方法.对黄河三峡焦家崖头2012年2月7日的黄土滑坡和涌浪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滑坡及涌浪的特征.采用9种涌浪经典计算公式,计算了涌浪的初始浪高、对岸爬高等特征参数.与调查结果对比表明,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推荐法、水科院算法、Huber and Hager模型和潘家铮算法获取的焦家崖头黄土滑坡诱发的涌浪特征参数均接近实际,其确定的校正系数分别为2.14、1.92、0.6和0.66,对比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后推荐采用潘家铮算法预测黄河三峡的涌浪.  相似文献   
79.
渗流场与斜坡稳定性的耦合分析是揭示灌溉诱发型黄土滑坡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后续开展基于水位的滑坡灾害风险控制的基础.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调查、钻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和监测资料为依据,联合应用Visual Modflow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潜水渗流场与斜坡稳定性的耦合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监测及野外调查结果吻合较好,潜水渗流场的演化对斜坡稳定性具有控制作用,随着潜水位的升高,台塬周边不稳定区域逐年增加,1990、2000和2010年焦家崖头附近最大位移值分别为0.85、1.19和1.80m.  相似文献   
80.
基于多期DEM数据的滑坡变形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定量变形分析是滑坡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为揭示黑方台灌区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借助1977年、1997年、2001年和2010年4个时期测制的地形图资料,以ArcGIS为平台,建立了基于多期DEM数据的滑坡变形定量分析模型,并对黑方台塬边32处滑坡分阶段进行了变形量与变形速率计算.1977-1997年,滑坡后壁后移侵蚀速率平均为4.47m/a;1997-2001年,后移侵蚀率平均为3.46m/a;2001-2010年,后移侵蚀率平均为1.10m/a.同时建立了灌溉量与滑坡变形量的相关关系式,并对滑坡的变形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到2015年,滑坡后壁后移距离平均为0.79m,到2020年,滑坡后壁后移距离可减少到0.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