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北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作者通过大量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发现该礁滩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粒内溶孔、生物体腔内溶孔和生物格架间溶孔。这些孔隙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的影响外,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首先在海底-暴露-浅埋藏环境下,压实及胶结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准同生混合水白云石化及早期暴露溶蚀作用改变了沉积物内部结构,形成众多微小孔隙的网络及溶孔,为后期形成大量孔隙创造了条件。其次在中—深埋藏环境下,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大大提高了礁滩白云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盘江坳陷二叠系划分为12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3Ma。进而将三级层序划分为4个Ⅰ型层序和8个Ⅱ型层序。三级层序虽然在不同地区发育完整性有所不同,但总体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构成两个超层序。超层序SS1沉积期,南盘江坳陷主要为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具有狭窄的台地边缘一台地斜坡沉积。钦防地区为半深海环境。超层序SS2沉积末期,右江地区从台、盆相间格局演化到盆包台格局。上扬子古陆主体为开阔台地一局限台地,而靠近川滇古陆则变为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检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空间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的基础之上,结合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入库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检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基于GeoOne的地理信息数据质检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康滇地轴以西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通过面积性地质调查工作与钻孔资料、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对盐源—宁蒗地区下泥盆统黑色页岩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盐源—宁蒗地区早泥盆世古地理主要受康滇古陆及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活动控制,靠近金-箐断裂地区发育滨岸-潮坪相,古隆起围限区出现局限海湾相,远离隆起的西北部地区发育台地、陆棚、盆地相;大瓜坪组(早泥盆世晚期)发育黑色页岩(局部地区发育硅质泥岩),在羊排喜—岩口一带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大(20~100m),普遍含钙质,有机碳含量较高,具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适中,是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富集有利层位;黑色页岩主要发育在局限海湾环境中,羊排喜—岩口—茅坪子一线是盐源—宁蒗地区黑色页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川西南荥经地区龙马溪组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物源区属性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砂质、钙质含量较高,指示其沉积水体较浅。稀土元素特征及及A—CN—K图解说明龙马溪组泥岩组成较少受成岩及交代作用影响,样品较完整地保存了物源和风化作用信息。K2O、Rb、Al2O3 /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母岩为偏酸性的长英质岩、花岗岩类,推测主要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ICV值大于1,CIA平均值为66,Th/U与地壳UCC值相近,Rb/Sr值明显低于PAAS,指示其物源为近源初次旋回的快速沉积产物,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干燥、寒冷环境。La/Yb、LREE/HREE及Sc/Cr等值均与被动大陆边缘值相近,结合Sc/Cr—La/Y等判别图解,说明研究区沉积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模拟楔形体入水砰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谦  张怀新 《海洋工程》2013,31(6):9-15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oving-Particle Semi-Implicit Method,MPS)是一种新的基于拉格朗日(Lagrange)理念的无网格方法,适用于模拟自由液面的大变形和水流的喷射现象。用基于大涡模拟的改进MPS法首先模拟了矩形体的入水砰击,砰击压力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模拟了楔形体的匀速入水砰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大涡模拟改进MPS法在砰击问题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为分散,δ~(13)C_(PDB)介于-2.9‰~3.9‰之间,属正常海相碳酸盐层的碳同位素值,坪坝断裂附近δ~(13)C_(PDB)呈明显亏损,具外来流体混合的特征。流体包裹体为含烃的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液相为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城口断裂附近最高,主要为311~336℃,频率峰值温度为328℃;往南叠瓦带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83~269℃之间,峰值为230℃,断褶带峰值为213℃,滑脱褶皱带为170℃,整体表现为向盆内方向降低。盐度主要为4.43%~8.6%NaCl。研究表明,城口断裂作为大巴山构造带南北分界的主干断裂,古流体的形成温度和热演化程度最高,且从盆地向北至城口断裂,各构造带流体的热演化程度、成岩温度、古流体压力均逐渐升高,说明随着构造活动的增强,构造带中的流体更为活跃,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流体形成的深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构造带内的流体总体上形成于封闭体系,在主构造应力的驱动下,盆地深部含烃流体沿断裂向浅部运移,并与浅部地层流体发生混合,运移通道整体处于封闭状态;而构造带内的一些次级断裂,因其形成的时间以及向下延伸的深度不足以触及下古生界烃源岩层,因此其对流体封闭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达县—宣汉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受控于鄂西渝东海盆和广旺海盆之间的碳酸盐台地。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研究,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碳酸盐台地暴露浅滩和局限台地3个沉积相单元。飞仙关早期,继承了晚二叠世沉积格局,西部为开阔台地,向东依次为台地暴露浅滩、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随着滩规模的逐渐扩大,浅滩逐渐向东迁移。飞仙关三期,全区经历短暂的海侵,至飞仙关四期演变为均一的局限台地相,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台地浅滩沉积模式。储层以发育大套溶孔白云岩为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4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大隆组)为海洋环境的产物,根据沉积特点,可以分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又可进一步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及缓坡等沉积相。在详细研究分析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期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不存在“开江一梁平”海槽的认识。笔者等认为在“开江梁平海槽”区域内,长兴组只是水体相对台地较深环境(台棚环境)的产物,为碳酸盐缓坡,不宜称为海槽。指出台地边缘浅滩及生物礁是储层最有利相带,礁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等是储层的有利微相。研究区的生物礁为碳酸盐台地边缘缓坡点礁群,沿着台地边缘断续分布。  相似文献   
20.
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关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并且较为粗略。以前认为该区发育开阔台地、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沉积,但对缓坡相尚未进行详细的划分,是否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未能提出明确的认识。因此,利用新的资料,开展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对通南巴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表露头和地震资料,初步建立了通南巴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认为该区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建议油气勘探部门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