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中犀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庶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2.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 2z)和上新统托林组(N 1 2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3.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目前所知全球冻土带以外的垂直洞穴中保存的冰体规模最大、最多、最好的地区,国内外所罕见。为了确定"万年冰洞"的形态、大小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情况,进行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测量。根据物探反演结果反映,冰洞空间分布范围南北长约25 m,东西宽约20m,局部小范围向北东延伸,总体上呈柱状,最大延深达85 m左右。从总体上看,"万年冰洞"洞体具有口小肚大的特征。"万年冰洞"的形成和保存是当地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真实的记录和见证,为研究该区和华北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64.
韩建恩  邵兆刚  裴军令  余佳  王津  张倩倩  朱大岗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7-2022082007
西藏定结盆地叶如藏布东岸剖面为一套灰与灰白色黏土质砂、粉砂、细砂与粗砂层所组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厚约41. 3 m, ESR和U系测年数据显示该地层沉积时间介于距今551. 6 ~ 202. 4 ka的中更新世时期。该套地层的孢粉化石丰富,依据孢粉化石类型与丰度变化,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孢粉带。结合测年结果、孢粉和介形类记录,定结盆地中更新世的古环境变化阶段为:551. 6 ~ 448. 4 ka,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448. 4 ~ 375. 2 ka,气候向冷干转化;375. 2 ~ 291. 2 ka,气候波动频繁,呈现冷湿—冷干—冷湿的变化过程;291. 2 ~ 261. 0 ka,气候进一步趋于干冷;261. 0 ~ 202. 4 ka,气候波动频繁,表现为冷干—暖湿—冷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66.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古降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藏面积最大(194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纳木错的调查,发现纳木错周缘有大面积分布的湖相沉积。U系法和14C法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湖相沉积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根据纳木错周缘不同时代湖相沉积物的范围分布的变化,探讨了湖泊演化,计算出纳木错流域古降水量。研究结果,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由湿润转向干旱,自全新世以来降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7.
在区域成矿构造系统的控制之下,羊八井-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随着高原的隆起过程,显示了由羊八井向东、时间由新到老、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呈现有规律变化,形成一个由断裂网络和热源驱动控制的水热成矿系统。概括三维有限元构造应力场和热模拟对区域构造力、热力驱动的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及天然地震统计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在研究区存在一个一直延续至今的水热成矿典型区域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意义,并且在寻找构造、热驱动的水热矿床方面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8.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颜喀拉山北麓地区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4级湖岸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古高位湖相沉积出露的最高海拔为4615m,分别高出现代扎陵湖水面328m、鄂陵湖水面346m;在扎陵湖和鄂陵湖谷地分布着多级湖岸堆积阶地或基座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在小野马岭、大野马岭、扎陵湖北等地的基岩山丘上,也发育有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其古高位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扎陵湖和鄂陵湖湖面50~350m。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形成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69.
70.
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是海洋地质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在海洋沉积作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海底砂矿资源勘 探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在系统分析了碎屑矿物特征和不同时期碎屑矿物鉴定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 主要因素,构建了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技术体系,包括碎屑矿物数据格式制定、规范性处理、数据质量控制以及 数据重复性检查等方面,提出了 3级数据排重模式,并对数据整合的深入开展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海洋地质 工作规范化以及历史调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也为海底沉积物其他类型资料的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