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利用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在总结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图像的分析,确定和研究长江口泥沙地区悬移质的输移路线和活动范围,探讨分析了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动态,分析了滩槽泥沙交换对航道淤积的影响,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多期增强CT对肾囊性病变的2019版Bosniak分类细节进行评估。方法:共入组88例肾囊性病变,两名不同的观察者对Bosniak v.2019分类评判标准中的细节进行评测,并将最终分类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两名观察者对肾囊性病变的大小、病灶内均质程度、各期CT值、分隔数量及结节大小的评测一致性很好(ICC=0.97,ICC=0.96,ICC=0.98,ICC=0.97,ICC=0.96,ICC=0.97,ICC=0.90,ICC=0.96),对囊壁厚度的评测一致性良好(ICC=0.73),而对病变分隔厚度及不规则突起厚度的评测一致性中等(ICC=0.41,ICC=0.50)。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对于肾囊性病变良恶性,其病灶大小、均质度、各期CT值、囊壁厚度、分隔厚度及分隔数量存在统计学意义,钙化大小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osniak v.2019版CT分类细节的评估有利于判断肾囊性病变的良恶性,但不同观察者对于细节的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王亚  何青  沈健 《海洋学报》2014,36(1):48-55
利用水龄理论的新方法,借助环境水动力学模型定量讨论了多年平均径流条件下长江河口径流和潮汐作用对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影响。研究给出了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时空格局:多年平均流量条件下,水流从徐六泾输出至河口(122.5°E)大约需要24d,南、北槽分流口以上河段水流输运时间主要由径流控制,水流输运时间为8d,向下至拦门沙滩顶水域由径流和潮汐共同控制,水龄为16d,说明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水流输运速度较上下游为慢,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最大浑浊带区域水动力的特征;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存在明显的层化现象,表底层相差最大值可达6d。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的潮汐作用是影响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关键要素,河口巨大的进潮量增强河口水流交换能力并减小水流输运时间,从而显著影响随水体运动的物质输运格局。水流输运时间研究,不仅可以成功应用于河口水动力环境的量化研究,而且可以为泥沙输运及污染物输运等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波浪增水和波生流是河口泥沙输运、地貌演变和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动力之一,但目前关于远区台风影响下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建立了覆盖东中国海的台风-天文潮-波浪耦合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远区台风“三巴”对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从台风中心向近岸传播过程中,能量耗散引起波浪作用力的衰减和辐射应力的增大,产生波浪增水,长江口波浪增水在0.05 ~0.20 m之间,占台风总增水值的15%~22%。从NW向入射的台风浪产生自北向南的波生沿岸流,垂向上呈现三维结构,平均流速在0.05~0.20 m/s之间,占风暴潮流的15%~50%,充分说明了远区台风可以对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产生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河口极值水位和流速计算、泥沙输运、水下三角洲地貌演变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长江河口潮波时空特征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河口的潮波传播受到近岸及河口浅水地形及长江径流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很强的时空变化特征。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徐六泾以下的河口段,还缺少对河口系统的潮波特征分析。本文基于大通、南京、徐六泾和牛皮礁4站的年内连续潮位资料,分析了主要天文分潮和浅水分潮的振幅沿程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和规律,认识到洪季大径流对江阴以上的近口段潮汐衰减作用显著大于枯季,而河口段的平均潮差有一定的半年周期变化,年内秋季最大。口内高频浅水分潮振幅在河口下段最大,且洪季大于枯季,低频浅水分潮则在河口上游振幅最大,由此反应径流对潮汐改造的非线性作用。这些认识可为水道航运及相关河口研究提供基础认识。最后本文也指出关于长江河口潮汐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下一步工作取得相应进展。  相似文献   
26.
Clay-rich deposit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hard materials to be eroded by wind.Data from both surface monitoring and field survey at the dry-up bottom of Aiby Lake present thatclay-rich lacustrine deposits are easily broken down and eroded away by wind in the seasonalalternation process under the natural arid environment, and are the significant source of air dust.The surface of the clay-rich deposits is broken and softened by the freezing-and-thawing action inwinter season and/or by salt and alkali action with precipitation. Impact of wind-input particles andplow of plant branches with wind force drive the clay-rich sediments moving. Wind picks up theclay pebbles and repeats the impaction further-ward onto the dry-up surface. Tremendous finematerials, including soft salts, are contributed to air dust, and transported in long distance.  相似文献   
27.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地区洞嘎金矿作为南拉萨地体较早发现的独立金矿,其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揭示凝灰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85. 1 ± 1. 9 Ma(MSWD = 0. 48),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K2O/Na2O值(2. 91 ~ 12. 3)较高,属于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凝灰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另外,凝灰岩以Nb/Ta值为14. 0 ~ 17. 8、La/Nb平均值<2. 50、Zr/Ba平均值为0. 31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正的εHf(t)(+ 8. 05 ~ + 14. 2),暗示凝灰岩岩浆源区为受到新特提斯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交代的亏损软流圈地幔楔;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主要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洞嘎金矿赋矿凝灰岩中的裂隙构造不仅为洞嘎金矿的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空间,而且也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场所;同时,凝灰岩也起到了盖层作用,保护矿床形成后免受剥蚀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洞嘎金矿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大洋岛弧环境,是斑岩型铜金矿床外侧的热液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28.
珠江口磨刀门泥沙絮凝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激光粒度仪实测得到珠江口磨刀门河口2013年夏季悬浮泥沙现场絮凝及絮凝体特征,同时对比悬沙分散粒径和含沙量,研究表明:悬沙分散粒径平均值为27.9μm,现场实测絮团粒径平均值为91.6μm,表明磨刀门口外的悬浮泥沙絮凝现象显著;实测絮团平均粒径变化范围为13.0~273.8μm,小潮期间絮团粒径平均值为131.5μm,大于大潮平均值76.9μm;絮凝体粒径在垂向上的变化表现为由表及底先变大再变小。絮团体积浓度、沉速与粒径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有差异,体积浓度和絮团粒径在表层和中层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絮团沉速在大潮时刻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影响絮凝的因素,得知在珠江口盐度对于絮团大小影响不明显;而流速大小的差异是影响大小潮之间絮团大小不同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珠江口细颗粒泥沙输移特性和相关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9.
长江口徐六泾洪季水沙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车越  张经 《海洋通报》2003,22(5):86-91
2001年7月,在长江口徐六泾对流速、流向和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了大小潮定点观测。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徐六泾处大潮流速及其变化远大于小潮流速。大潮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悬沙浓度。由于径流的影响,落潮期间垂向速度梯度比涨潮期间大,落潮垂向切变增强,使落潮期间悬沙浓度的变化幅度大于涨潮期间的泥沙变化幅度,同时存在泥沙浓度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示踪技术作为研究水动力和泥沙冲淤规律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示踪技术比传统的水文观测方法方便、准确。传统研究方法往往只能进行定点或走航采样监测,而示踪技术则能准确判定某一区域泥沙或水流的具体运动过程和最终运动结果,甚至给出定量的结论,从而为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有效的依据。Pujol使用3H监测西班牙Ebro河的横向扩散速率[1],Albert在Ebo河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