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满足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角点快速检测的需要,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的角点是像素级的、且存在定位不精确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无人机影像的角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最近邻域和对角邻域方向相似像素点特征数目初步筛选角点;然后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分块处理,进行Harris自适应角点检测;最后,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欧几里德距离实现了亚像素角点的快速精确定位.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所检测的角点分布均匀,显著提高了角点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22.
低空遥感影像相对于传统航空和卫星影像覆盖面积小且像幅数多,影像拼接是内业处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低空摄影机畸变大及飞行平台不稳定等因素易产生同名点匹配定位粗差,可能致使拼接低空影像接边误差较大。为减少这些粗差,利用具有尺度、旋转和平移不变性的SIFT算法进行低空影像匹配,然后采用Huber算法约束粗差,并通过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以获得精确的影像拼接单应矩阵。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减少拼接缝,提高了拼接精度。  相似文献   
23.
西秦岭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海清 《沉积学报》1996,14(1):86-92
西秦岭早三叠世沉积由深水浊积岩、角砾岩、砾岩、滑塌堆积、深水灰岩和钙质泥岩六个岩相组成,在垂向上表现为受构造控制而形成的四个沉积旋回。浊积岩及滑塌堆积的指向表明,大陆边缘的斜坡倾向西南,古水流方向200-260°、说明沿碌曲-成县以北的北方板块边缘在早三叠世存在一引张构造背景,这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引起的拖拉滚动有关。  相似文献   
24.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和大隆组(P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为特征,构造变形强度和密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自南东向北西具明显的分带性。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上三叠统乌灶组(T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可能是该区始于早中生代(T1—T3)造山作用的响应。大地构造相分析不仅较为圆满地解释了研究区的众多地质现象,为造山带模式提供新的制约,而且能为研究区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针对径向神经网络高程曲面拟合对训练样本点的粗差较为敏感的特点,从数字影像处理的原理出发,将径向神经网络拟合中含粗差训练样本点得到的格网点高程映射到灰度影像,利用影像高斯差分算法探测粗差,并采用最小二乘移动曲面法修正原始高程训练样本点中的粗差,然后再次对修正后的样本点进行径向神经网络拟合,从而实现可抵抗粗差的径向神经网络高程曲面拟合。以测量机器人采集的高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达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和精度,验证了方法的鲁棒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降水模拟实验证明,鄂尔多斯北部沙土层单次降水入渗最大深度小于1 m,降水在土壤中受到蒸发后排泄到大气中。实验证实,只有当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田间持水率,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才能克服电磁引力转化为重力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渗。鄂尔多斯北部的年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降水入渗土壤不能形成累积效应,无法形成连续下渗的重力水流。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潜水,结合土壤含水率与TDS分析证实,地下水是通过薄膜水与蒸发-凝结方式补给到土壤水中,薄膜水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流动,对于等温的薄膜水而言,薄膜水从厚层向薄层流动。同位素分析表明,都思兔河流域的河水、泉水、井水、湖泊、土壤水接受相同的外源水补给。鄂尔多斯盆地降水比地表水与地下水明显富集重同位素,不符合补给区降水同位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据此推断,外源水以深循环方式通过基底断裂带补给鄂尔多斯盆地,在干旱地区形成自流井群。  相似文献   
27.
结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的应用,本文结合拦石墙地基所处位置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及岩土结构;从施工工艺、施工安全及进度等方面对微型钢管桩实施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本项目钢管桩的桩体结构构造、布置形式、群桩连接以及桩体与上部肋柱拦石板的连接方式等的改进,进一步探讨了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代替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拦石墙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