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升达大学临街综合楼灌注桩基础,施工场地地形复杂,跨越一已有边坡,高差8.5 m,先采用复合土钉墙进行了边坡永久支护,坡下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坡上桩上部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下部采用正循环钻机坡上钻进、坡底水平埋设PVC管进行半桩泥浆循环成孔,其余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技术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的作用可能对压实黏土衬垫及地基土的力学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研究成果存在矛盾之处。以CaCl2溶液和苯酚溶液作为渗滤液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代表,对添加10%钠基膨润土的压实黏土进行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模拟渗滤液的作用使土的压缩性增强,抗剪强度降低。(2)苯酚对压实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排水强度约为自来水和0.05mol·L-1CaCl2溶液的55%。(3)土样初始孔隙比相同时,溶液作用下扩散双电层变薄造成孔隙变大,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模拟渗滤液的作用对压实黏土衬垫及地基土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扩散系数和渗透系数是设计与评价垃圾填埋场衬垫等环境工程研究时需要确定的重要参数。通过分析粘土衬垫材料中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在土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并基于蒙脱石层间Poiseuille定律得到膨润土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验证表明,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文中表达式是有效的。得出的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对于根据已有渗透系数的研究成果来预测和分析扩散系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4.
太湖微囊藻对几种枝角类种群影响的实验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钰  谷孝鸿  朱光敏  何俊 《湖泊科学》2007,19(5):566-571
微囊藻是形成蓝藻水华最普遍的一种,不同枝角类受微囊藻的影响不同.实验从太湖梅梁湾分离天然的微囊藻,研究了其对长刺溞、隆线溞、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四种枝角类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在微囊藻食物浓度为1×106 cells/ml,测得四种枝角类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长刺溞3.03 d、隆线溞3.79 d、短尾秀体溞8.48 d和角突网纹溞9.25 d,体长较小的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的半致死时间相对较长;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长刺溞和隆线溞有新生幼体,而短尾膊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在少数几天里产出了少量新生幼体.以不同浓度微囊藻(0.5×106-8×106 cells/ml)喂养枝角类,测得四种枝角类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0×106、4.78×106、6.21×106和7.77×106 cells/ml.参照以栅藻喂养的枝角类生长情况,可知太湖微囊藻对四种枝角类的存活和生殖有很强的负面作用,其中体长较大的长刺溞和隆线溞受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5.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华北克拉通南缘出露的古元古代花岗岩是研究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重要载体。文章报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河花岗质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意义。小河岩体的岩性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根据其稀土元素特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具有中等分异特征,第二类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中稀土亏损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有高分异特征。锆石U-Pb年龄表明两种类型岩石形成于~1.80 Ga,为同一期次岩浆活动。两类岩石均具有富硅、富碱和弱过铝质特征,属于高钾碱钙质—钙碱质系列;富集Rb、Th、U、K等元素,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两类岩石有相同的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其岩浆源区可能均为华北克拉通南缘晚太古宙基底物质。此类铝质A型岩浆作用可能是与伸展体制相关的岩浆—热事件,暗示在约1.80 Ga时华北克拉通南缘为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