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40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自然河流中污染物排放的远区二维深度平均计算模型,此模型采用了自然河流中的大尺度湍流模拟理论,在离散过程中采用了上风格式及Peaceman-Rachford交替格式和Douglas交替格式,并应用于国内多条大、中、小型河流的污染物排放计算中,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相似文献   
922.
西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不仅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衰竭,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草地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渐趋恶化。从产权制度、许可制度、保护制度等资源法律制度入手分析了滥采乱挖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加强资源法制建设的多种途径和对策:(1)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实现资源产权的具体化、实体化;(2)依法行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法制化管理;(3)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合理确定资源的保护级别;(4)加强资源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23.
924.
925.
926.
第十三届国际大会于1990年8月26日至31日在英国诺丁汉市的诺丁汉大学召开.与会人数约1200人,论文摘要876篇,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展板内容来看,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是最引人注目的二个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大的或突破性的进展.层序地层学是近些年来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是以地震、钻井、地表露头或岩心资料为基础,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对盆地的“沉积构型”或“地层型式”进行综合解释;研究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域(如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及其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对盆地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年代地层学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27.
五大连池、尚志等地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珣若  金志云 《地球化学》1991,(2):164-169,T001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新生代富钾及富钠碱性玄武岩进行了熔融与淬火实验研究。确定了岩石固相线与液相线的温度,岩石结晶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了矿物结晶的温度区间与顺序、晶体形态及习性。讨论了压力对岩石熔点的影响、岩石酸度与粘度、结晶程度的关系以及熔体有序状态对矿物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8.
本文通过对大别山腹地的花岗岩、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实地观察,并利用钾-氩,氩-氩和铷-锶等不同方法所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明大别山区于133—117Ma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在这一构造岩浆热事件中,伴随着深度可达下地壳或更深层的多层次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表明当时大别山区仍处于强烈的深层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之下。经这一构造热事件产生的具角闪岩相的变质岩、混合岩及代表深层次的构造变形,现已出露地表,证明由大别群所组成的地块,绝不是长期边受剥蚀的隆起陆块或地盾,大别山现今的面貌,是近100Ma以来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929.
宇宙尘包括行星际空间尘埃和彗星、流星、陨石等小天体在陨落过程中,由于增温、气化熔融、冷凝降落的尘埃粒子。对他们的研究可为天体演化、地球形成提供大量信息,也可为航天及宇航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30.
Ross.  JV 林传勇 《地震地质》1992,14(4):289-304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共东侧6个地点的幔源包体主要为二辉橄榄岩及少量异剥橄榄岩,其结构显示出由残碎斑状、粒状变晶向糜棱结构的过渡,反映了上地幔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矿物平衡分析表明这些包体处于平衡状态,用3种不同方法汁算的平衡温度为700~1000℃,平衡压力为1.4~2.5Gpa。本区古地温线高于理论地温线,表明该地区存在有上地幔的底辟,同时推测在40~1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活动剪切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