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42.
针对围护结构中支护桩及圈梁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整体结构变形进行模拟,用其模拟值与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整体结构变形值与工程监测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监控量测是施工安全的保障,但对于一些隐蔽或既有工程的应力应变,传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可能无法实测,如新奥法隧道围岩及支护各关键点变形规律、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桩基内力及变形的影响,以及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等。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就以上3个方面分别进行模拟分析,补充了传统的监控量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4.
将GPS点大地高直接转换成正常高,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实践中。而要保证GPS点高程精度的关键是高程异常拟合模型选择的合理性。文中介绍了在狭长带状区域下利用正交函数法拟合GPS点高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计算具有算法稳定,成果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气候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大量剖面记录中反映第三纪气候特征的沉积物,分析其分布规律及所反映的气象特征,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度图演绎等第三纪青藏高原地块的隆升情况。  相似文献   
46.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诸多因素中,太阳紫外辐射的增强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生命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生物体一旦吸收了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则可对其各种生理过程产生影响,打破内稳态,尤其是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作用,是诱导一系列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有关的紫外辐射研究。从紫外辐射对生物不同发育时期的影响、生物对紫外线响应方式、紫外辐射与其他因素复合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紫外辐射对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可为预测紫外辐射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助力,为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伊海生 《古地理学报》2011,13(4):456-466
在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层序的研究中,通过旋回计数和厚度测量,采用费希尔图解法解析高频米级旋回或副层序的叠置形式和空间结构,进而标定三级沉积层序的界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而在地下油气勘探区受到极大的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可以根据测井资料求取任一地层段沉积旋回的个数和厚度。根据数值模拟,详细讨论了海平面变化周期和幅度与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提出高频沉积旋回的分布模式和叠加样式可以指示低频海平面变化的轨迹,这为划分三级沉积层序、标定层序界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说明了应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步骤,以及根据旋回厚度累积偏差曲线标定层序界面的位置、识别旋回谱系标志。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发现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演化与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俯冲下插的印度地壳在藏南发生部分熔融并注入青藏高原中部地壳,这些塑性流变的地壳物质在高原东南缘先后沿两个通道流出高原内部:早期为印支通道,开放时间为35 Ma以前并持续到12 Ma;后期为川滇通道,开放时间为12 Ma至今.由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与四川盆地之间强烈的挤压,印支通道不断变窄,并在12 Ma被关闭.两个通道的差异,通道的打开和关闭,造成高原中地壳物质流出速率在中新世发生明显变化,在23 Ma以来流出速率小于注入速率,在12 Ma流出速率最小,部分熔融的印度地壳物质不断滞留于高原地壳内部,使得地势相对平坦、面积巨大的青藏高原逐渐形成并分别向南和向北扩展.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本文将高原腹地变形划分为两个阶段:大于35~23 Ma的造山阶段,受控于造山机制;23 Ma至今的造高原阶段,受控于造高原机制.  相似文献   
49.
孔隙介质毛细滞回简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幻  韦昌富  陈辉  陈盼  伊盼盼 《岩土力学》2011,32(9):2635-2639
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是非饱和孔隙介质研究的重要部分。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包括初始脱湿曲线(IDC)、主吸湿线(MWC)和主脱湿线(MDC)3部分。传统的土-水特征曲线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以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关系和岩石的汞注入抽出试验的滞回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个经验模型来模拟MDC曲线。如果已根据试验得到了孔隙介质的IDC和MWC,此模型只需要一个参数,即可得到增量形式的MDC。通过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对MDC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杜红喜  王善堂 《地下水》2009,31(5):29-30,104
在论述供水水源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水源地管理工作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