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对长江口吴淞-浏河滨岸带37个站位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可提取态重金属(SEM)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M在37个站位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0.20~1.37μmol/g,平均值为0.74μmol/g;AVS的浓度范围为0.20—0.80μmol/g,平均值为0.23μmol/g;沉积物中AVS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SEM分别与TOC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SEM/AVS比值评价方法以及美国EPA(SEM—AVS)差值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判断表明,除了B2站点无显著生物毒性外,吴淞-浏河滨岸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均处于中等毒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2.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organic carbon (OC) of core sed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Chongming east tidal fiat (CM) during Scirpus mariqueter growing stage (from April to December 2004) in Yangtze Estuary. The Yangtze River annually transports a runoff discharge of 30,000 m^3/s, carrying about 480 million tons of sediments to the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 which formed a great OC pool. In the sampling spots, seven quadrats of 50 cm × 50 cm and five sediments cores of 20 cm deep (40 cm deep in December) were randomly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collect vegetations and core sediments samples during the low tide each month except November. After pretreatment, the core sediments were sieved and their OC content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potassium dichrom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surface sediment OC content in summer comes from allochthonous terrigenous particle settlements on the Chongming east middle tidal fiat S. mariqueter zone.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decomposing of the defoliated S. mariqueter increases the surface sediments OC content. Settling velocity, sediment temperature and S. mariqueter growth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n control the sediment carbon content. Summer is the “carbon losing” period of the tidal fiat sediments, while from September, it changes into the “carbon accumulating” period of sediment OC pool because of the decomposing of dead S. mariqueter community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is alternation of “carbon losing” period and “carbon accumulating” period, we conclude that carbon in the OC pool of the middle tidal fiat S. mariqueter zone sediments mainly comes from the atmospheric carbon rooted by S. mariqueter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143.
甘肃省岩金矿品位-储量分布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甘肃省已发现599处金矿床(点、矿化点)资料的统计、研究,建立了甘肃省岩金矿品位模型、品位-储量联合模型及储量分布模型.分别总结了甘肃省岩金矿床品位、储量的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4.
塔克札勒蛇绿混杂岩玄武岩的SiO2 和MgO高,同时较富集Cr、Ni及Co等过渡族元素,具有玻安岩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LILE(Ba,Rb,Sr等)而亏损HFSE(Nb、Ta、Zr、Hf等)为特征;该玄武岩具LREE平坦或弱亏损、HREE亏损的分配型式;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该玄武岩形成于弧前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地质特征表明该蛇绿岩代表了古亚洲洋消亡过程中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结合储层物性资料、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多种资料和手段,对阿合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阿合组储集空间主要为杂基微孔隙,其次为长石颗粒溶孔及粒内溶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储层物性差,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型储层;岩性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及矿物转化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构造幅度的差异使得所处的成岩阶段具有差异性,进而造成阳霞地区北斜坡东部储层物性优于中西部。构造背斜转折端,孔隙度有所增大的同时,渗透率也有所增大,而背斜翼部微裂缝发育,孔隙度有所增加,渗透率变化不大。指出较好储层的分布地区和构造部位及其主控因素,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兴义雷达多次冰雹雷雨天气过程敏视达导出产品的分析研究,采用多因子判别的方法建立冰雹识别函数。根据实际观测到的若干个例统计结果,确定冰雹识别函数临界判别值歹。当y〉^-y时判别为冰雹云,y〈^-y则为雷雨云。通过12次实际应用试验,只有一次识别错误,正确识别率达91.7%,表明该模式实用性强,可直接在业务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7.
西秦岭铅锌矿区域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将区域内的铅锌矿按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贫铁型和富铁型2个亚系列,进而用逻辑信息法建立了西秦岭铅锌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场预测模式,验证结果较为理想。模式表明,贫铁型矿床的成矿环境为相对封闭还原的构造空间;富铁型矿床完整地反映了该类型铅锌矿床沉积成矿特点显著,而断裂等构造对成矿的直接影响相对不显著。与白银铜矿区域地球化学预测模式相比较,富铁型铅锌矿床中除铁族元素指示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事件外,其他元素均大致相似,两大类矿床形成的初始热动力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48.
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气候观测系统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日光温室各部位温湿度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秋栽黄瓜整个生育期,室内气温和地温呈现波动式降低,而相对湿度在采收初期以前呈波动式增加,但在普遍采收期以后波动下降,这3个因子都随高度而变。不同生育期室内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趋势和波动基本相似,但变幅不同,一天中峰值出现的迟早略有差异。在垂直方向,温室内不同高度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明显不同且日变化较剧烈,在低层形成低温高湿的小环境,而高层形成高温低湿的小环境,但整个温室总体上始终处于高湿环境。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不同,10 cm地温在一天中变化最敏感,变幅最大;30 cm地温变幅较小,且最高温出现的时间比10 cm土层滞后2 h;50 cm地温在一天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与上层土壤比较,始终处于低温水平。在水平方向,气温和地温都表现为南高北低,湿度相反,但这种南北差异很小,可近似认为水平方向温湿度和地温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49.
150.
山东半岛东部中尺度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崔晶  张丰启 《气象》2003,29(10):33-37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HLAFS资料、红外云图以及中尺度分离技术等对2002年7月24~25日出现在威海市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高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相互作用的大尺度背景下,上升运动区内新生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强烈的水汽辐合上升造成的,大暴雨区上空高层强烈的辐散对强降水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