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盖层与源岩的时空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付广  薛永超 《矿物岩石》2001,21(2):56-61
盖层与源岩是油气成藏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它们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盖层的空间分布面积只有大于源岩的空间分布面积时,盖层才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尤其覆盖整个盆地或凹陷时效果更好;否则造成油气大量散失,不利于油气的大量聚集与保存,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只有早于或与其相当时,才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反之,盖层所能封闭住油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时间差的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油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时间差的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油气量相对越小,不利于油气的大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油气量相对越小,不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反之,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不同气量相对越大,越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2.
压力封闭油气的有效性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压力封闭油气的机理,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的分析中得到证实:如果欠压实泥岩压力封闭形成期早于或相当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那么就会有充足的油气聚集成储量较大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3.
古龙凹陷青山口组超压源岩天然气扩散速度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超压源岩天然气扩散速度演化史,在其内超压形成与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天然气向外扩散特征及其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得到在嫩四段沉积早期其内异常含气浓度开始形成,发生向上和向下的扩散作用。之后扩散作用逐渐增强,但在嫩四段沉积中后期和第四系沉积末期因异常含气浓度降为最低点,使天然气向外的扩散作用降为最弱。据此可把青山口组超压源岩向外扩散作用的过程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在每一演化阶段内天然气向上和向下的扩散速度均是逐渐增强的,但向下的天然气扩散速度大于其向上的天然气扩散速度,使扩散相天然气在下伏油层中的聚集较其在上覆油层中的聚集更有利,这可能是造成该区扶、杨油层天然气较萨、葡、高油层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付广  沙子萱  赵凯 《地质论评》2022,68(1):253-261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油气分布规律,在深层油气“中转站”(所谓油气中转站是源岩内和外已聚集的油气分布区,可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中转油气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白垩统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分布区和南屯组顶部泥岩盖层不封闭区,确定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分布区,结合输导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层油气中转站向浅层中转油气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对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其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控制着苏德尔特地区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处或附近尚未钻探部位应是该区大磨拐河组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5.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沉积学报》2001,19(4):617-621,636
通过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研究,提出了深层天然气成藏的 4种控制因素,即气源条件、盖层条件、断裂和不整合面,并对它们在气藏形成中所起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4种模式。即天然气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基岩风化壳成藏模式,天然气沿裂缝运移源岩区内火山岩成藏模式,天然气沿不整合面或砂体和断层长距离运移古隆起之上各种类型圈闭成藏模式,天然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最后指出了该区深层有利钻探靶区。  相似文献   
116.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广  王有功 《地质论评》2008,54(5):646-652
尚家地区为一鼻状构造,位于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源区之外,其石油的成藏与分布主要受输导通道的控制。能否正确认识该区石油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对于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和丰富油气成藏理论均具重要意义。采用油源对比、典型油藏解剖和成藏模式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石油输导过程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部分:① T2源断裂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生成石油向下伏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的输导通道;② 被T2—T2-2断裂沟通的砂体是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从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③ T2—T1-1断裂是尚家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向上覆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运移的输导通道。采用石油输导通道和石油分布之间匹配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输导通道对石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T2源断裂越发育,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油源越充足;被T2—T2-2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位置和能力控制着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下白垩统泉头组二段石油的分布及富集程度;T2—T1-1断裂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石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气藏天然气聚集的能力和速度,在前人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气藏形成后的扩散散失量,改进了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的计算方法。选取我国41个大中型气田为例,利用改进前后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计算方法对其天然气聚集速率进行了计算,得到两种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后者为前者的1.01~3.05倍,平均为1.29倍。表明改进后方法计算得到的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更接近真值,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8.
付广  李世朝 《地球科学》2017,42(9):1590-1598
前人研究泥岩盖层封闭性时并没有考虑断裂的破坏程度,且对已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史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文献报道,而这些问题对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机理及其封闭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的相对大小,将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分为未被断裂破坏和已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2种,并通过泥岩盖层和断层岩古排替压力恢复,确定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形成距今时间、断层岩开始压实成岩距今时间和封闭能力形成距今时间,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史的恢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5号构造被f2断裂破坏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史的恢复中.结果表明:在L1、L3、L4、L5、L6、L7和L9测线处,f2断裂未破坏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仍是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其封闭性演化经历了不封闭和封闭阶段,目前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在L2和L8测线处f2断裂已破坏了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为f2断裂断层岩封闭,其封闭能力演化经历了压实不封闭、成岩不封闭和成岩封闭3个阶段,目前也已具较强封闭能力,均有利于油气在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储层中聚集与保存.与目前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储层中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恢复被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付广  沙子萱  赵凯 《地质论评》2021,67(5):253-261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油气分布规律,在深层油气“中转站”(所谓油气中转站是源岩内和外已聚集的油气分布区,可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中转油气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白垩统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分布区和南屯组顶部泥岩盖层不封闭区,确定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分布区,结合输导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层油气“中转站”向浅层中转油气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对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其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控制着苏德尔特地区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处或附近尚未钻探部位应是该区大磨拐河组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断裂输送油气路径;然后计算圈出断裂侧向封闭部位,将其与能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叠合,该叠合部位即可判定为断砂配置圈闭油气部位。笔者建立了预测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的方法,既将输送油气路径和断砂配置圈闭油气耦合部位预测为油气聚集有利部位。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中。预测结果显示,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源聚集有利部位主要有2处,均分布在赵北断裂西部,与目前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